答谢中书书 说课稿

答谢中书书 说课稿

ID:39770971

大小:45.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1

答谢中书书  说课稿_第1页
答谢中书书  说课稿_第2页
答谢中书书  说课稿_第3页
答谢中书书  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答谢中书书》说课稿张伟焘一、说教材《答谢中书书》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山水的名篇。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为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本文作者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富有生机的江南山水图,传达了自己与自然融合的愉悦,表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人生志趣。本文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学好本文,对学习本单元的其他诗文能起到借鉴作用。新课标中要求:“诵读古代诗文,要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重视积累、感悟

2、和运用。”结合本单元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课文,准确理解、背诵课文。2、美读课文,学习多角度的写景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准确理解、背诵课文。2、美读课文,学习多角度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多角度的写景方法。本课的结构特点:在“读准—读通—读透”的原则下,设计了读美文、赏美点、悟情思三个步骤。二、说教法和学法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文

3、言文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大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本节课我对学生进行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法的学法指导,来突破难点。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智者像水一样灵活变通,仁者像山一样坚守。”播放PPT: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喜欢寄情山水,我国地大物博,不乏名川大山。细品陶弘景的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二)检测预习:通过学生读,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三)解题书是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

4、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理解题目:给一个姓谢的任职中书的朋友的回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这篇山水小品,仅用六十八字,就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议论抒情,各类皆备,真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三)作者简介及背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

5、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四)反复朗读课文:1.一读,读准字音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2.二读,读准节奏4山川/之

6、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三读,读通文意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交辉四时歇颓沉鳞竞跃欲界仙都与康乐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四读,读出感情听读课文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

7、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学生自由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五)理清课文结构思考: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美3、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四季之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二、分写晨昏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三、总写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

8、其奇者(六)合作探究1、品读文中写景的部分,品味文章描写的景物美。其一:山水相映之美。4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其四:俯仰结合之美。其五:动静相衬之美。其六:视听互补之美2、这篇小品文表达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