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件 练习)

六国论(课件 练习)

ID:39876396

大小:377.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13

六国论(课件 练习)_第1页
六国论(课件 练习)_第2页
六国论(课件 练习)_第3页
六国论(课件 练习)_第4页
六国论(课件 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课件 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国论苏洵简介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

2、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右集》,本文选自《嘉右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时代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

3、国论》的。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㈡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和燕—前221年灭齐,统一全国。㈢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和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

4、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根据性。   例1: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例2、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

5、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举例论证法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例1、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

6、”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比喻论证法:

7、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比喻论证法的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对比论证法:将一个事物的正反

8、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