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ID:39886892

大小:7.55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4

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_第1页
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_第2页
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_第3页
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_第4页
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秦巴山区虎杖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指导老师:彭浩答辩人:高婷婷专业:生科072班学号:0712014065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问题药用植物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味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活血散瘀定痛,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止咳通喘之功效。利用虎杖的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进一步寻找新的具有抑菌活性物质,旨在为开辟抗菌药物新为抗菌新药物研究开发利用找到一条新的途径。虎杖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病原菌是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概述途径奠定基础。

2、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内生真菌的初步分类鉴定内生真菌的液体培养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内生真菌的液体培养发酵液的处理抑菌试验研究框架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通常被宿主细胞膜包围或细胞质基质包围与宿主互惠共生的一类菌。其种类极其丰富,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他们主要生长在植物表皮下的组织当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存在内生菌。相关概念内生菌(endophyticfungi)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段时期或全部阶段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明显引起病害症状的一类真菌。内生真菌近年来,国内外从

3、多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筛选出各种生理活性物质陆续见有报道,内生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存在极大的多样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虫等物质),表明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新化合物、新药物的潜在资源,它们在医药、工业、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由此可见,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潜在的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资源。本实验通过对30株虎杖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后对其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进一步寻找新的具有抑菌活性物质,从而为开发抗菌药物新途径奠定基础。研究综述新鲜虎杖根

4、茎采自陕西省佛坪长角坝乡。研究材料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Czapek)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细菌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白色念珠菌培养基: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养基(YPD)。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共4种。1.材料2.培养基3.受试菌株抑菌试验抑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方法过程提前活化供试菌实

5、验前用受试细菌置无菌水的试管中,震荡摇匀,制成菌悬液移液枪分别取供试细菌接种到培养基表面用涂菌棒涂布均匀将以虎杖内生真菌发酵液浸过的滤纸片贴到培养基表面,每皿接4片37℃培养24~48h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抑菌试验结果注:①A-大肠杆菌;B-枯草芽孢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白色念珠菌;②“-”代表没有抑菌圈;”+”代表有抑菌圈,10-11mm表示为”+”12-13mm表示为”++”。ABCDF226+++++—F225—++++++—F240+—+++—L112+++—+++—L256+++——

6、—L1012++—+++—L1001+++—++—L307++—++—F104+++—++—L213+++—+++—L355—+++—L237—++—LB011-20——+++—LB2011、5——++—F205++———L246++———虎杖内生真菌抑菌试验结果部分照片(a)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大肠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f)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植物内生菌是个巨大的微生物新资源,具有重要的医药应用潜力,必将在天然药物研究中得到开发和应用。从传统药用植物以及一些特殊环境植物的内生

7、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新型活性物质,仍是内生真菌研究的研究热点。植物内生真菌的生境特殊性决定了其既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又有多方面的应用潜力,是个潜力巨大、尚待开发的微生物新资源。问题讨论本实验利用30株虎杖的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常见的细菌及真菌进行了抑菌实验,重点就它们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其中,有12株对受试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有可能会成为抗菌新药物研究开发利用的一条新的途径。这对开发新的具有抑菌活性物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是在彭浩老师的悉心指导

8、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实验的每一步进展到论文的写作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对科学问题的洞察力时刻感染和鞭策着我,令我敬佩,让我受益终生。在此向尊敬的彭老师及其他给以关怀和支持的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也得到了杨婷婷,彭瑞东,李砥成,王乃嘉,魏亮,唐洁,王忠红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她们(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谢谢谢!Thankyouverymuch!请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