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锦瑟劝学语境默写

登高锦瑟劝学语境默写

ID:39902680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登高锦瑟劝学语境默写_第1页
登高锦瑟劝学语境默写_第2页
登高锦瑟劝学语境默写_第3页
资源描述:

《登高锦瑟劝学语境默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成语常见误用类型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2、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资料补充:  1.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5.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6.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7.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

3、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8.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9.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0.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1.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12.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作文片段示范:创造的人生也同样是最美的。只有波涛汹涌的浪花,才能显示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只有敢于跋涉,登上峰顶,才能领略山川的壮丽风光,才能体会创造的欢欣快乐。钱三强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刘庆峰的人生

4、最美丽,国为他身为中科大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人机对话,他还梦想创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袁隆平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培植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他们的人生都是创造的人生,无疑是最美的。荀子劝学文言常识考察:《荀子》,是----------(时期)的荀况所作,现存32篇。劝的意思是-------------。文中的跬步具体解释为--------------------------------------文言翻译考察:就砺:-----------------------------;跂:-----------------------;见者远:-------

5、---------;利足:-------------------------。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6、----------------,--------------------------------。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1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1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8、“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