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记承天寺夜游

173记承天寺夜游

ID:39903203

大小:1.0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14

173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173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173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173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173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资源描述:

《173记承天寺夜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轼(1037—1101)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听读课文.mp3要求:听字音,听节奏。读准字音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柏(bǎi)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

2、翻译课文。考考你户欣然念遂盖寝空明门高兴的样子想到考虑于是就睡觉澄澈明净原来是耳但罢了只是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三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承天寺游玩?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理解该句通过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景物的什么特点?3、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的句子,着重体会最后一句中饱含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在夜里去寺庙游

3、玩?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正面侧面月光如水体会情感:3、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写作背景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作者自谓闲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中心:描绘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情。面对逆境,要豁达

4、开朗,乐观积极。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诗中的“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