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的观课评课

怎样有效的观课评课

ID:39912031

大小:4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4

怎样有效的观课评课_第1页
怎样有效的观课评课_第2页
怎样有效的观课评课_第3页
怎样有效的观课评课_第4页
怎样有效的观课评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有效的观课评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庙沟门第二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怎样有效地观课议课-----刘彩琴一、当前评课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而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这种研究和改进主要在教育现场进行,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自己的课进行实践反思,二是对同事和校外其他老师的课进行观摩和研究。布鲁纳说:“自我可以——实际上是必须——从‘他人’的角度予以界定。”一般来说,对自己的课进行实践反思和改进也往往离不开观摩学习其他老师的课。也就是说,教师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和风格,对于课堂教学,教师从同伴身上学得更

2、多,从他人身上学的更多。这样,观摩课堂就成了教师研究课堂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教研是我们一项必做的功课,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会花去我们很多宝贵的时间。我工作了将近2年,回忆听课评课活动的过程和现象,透视教研工作实际效果与应有效益的差距。我意识到以下现象和问题需要反省和改进:听课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不理解听课的目的,不分析听课的内容,不清楚要研究的问题。评课讨论要么只听课、不评议,屁股一拍,万事大吉;要么海阔天空,漫无边际;要么表扬奉承,你好我好;要么领导权威拍板,其余噤若寒蝉;评课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

3、四化”现象:评课过程形式化。我们经常看到或参与这样的评课活动: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冷清清,被动发言的教师更是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敷衍了事。最后,主持人或权威人士做一下总结性的发言,大致的内容也无非是先说几句好话,然后提一下希望。这种评课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工作,留下一次活动记录,徒有过程和形式。评课内容表面化。在评课交流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位老师板书工整,条理清楚”、“某某老师课堂语言清晰,教态自然”等等。眼光依然死死地盯住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

4、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还有一些教师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只是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就事论事,不能对这些课堂现象深入透视,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当然,也欣赏不了课堂中真正的精彩。这种表面化的评课对上课及评课教师的触动不大,帮助也不多。评课结论两极化。一是虚假、讲好话的评课方式,大家说着一些“过年的话”(好话、祝愿的话),多讲优点,少讲问题,具体肯定,抽象否定,客客气气,皆大欢喜,参与者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不会对你的课说长道短,下一次你也不要对我的课说三道四

5、。”二是否定为主、伤害自尊的评课方式。一些教师在评课中不注意方式方法,毫无顾忌地指责,把别人的课批得体无完肤,甚至讽刺挖苦,缺乏诚意。这种否定多于肯定、主观多于客观、挑刺多于学习的评课方式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它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评课效果零散化。表面上看,评课从目标、内容、方法、技术手段,教师内在素质、外在表现,方方面面,全方位涉猎。实际上,由于缺乏明确而集中的关注焦点,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套,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由于缺乏集中的主题,缺乏预先的准备,所谓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成了空话,只能就

6、现象谈现象,就经验谈经验。 二、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我把“我的一次教研活动经历”看成是一线教师对现有评课方式的不满和控告,看成是对传统的评课文化进行革命的呼唤和呐喊。在长期和中小学教师讨论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对“来信”中所描述的评课活动中诸多不合理处有着切肤的认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我认为,应从“听课评课”发展到“观课议课”。(一)尊重参与者相互平等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者包括所有进入教学现场的人员,不仅包括做课的教师,其他一线教师,也包括进行专业引领的教研员,而且包括直

7、接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议课的首先前提是,必须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进行评价的“评判者”和被动等待评判的“接受者”的关系,而是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进行展开教学对话、商讨教学办法的伙伴关系。“观课议课”强调防止和克服两种心态:一是把献课的老师看成表演的“戏子”,观课教师成了苛刻严厉的观众,于是,做课教师取悦观众,观众则吹毛求疵,献课老师失去了自我。另外一种倾向是献课教师成了台上做指示的领导,而听课教师成了台下接受训示的群众,唯唯诺诺,点头哈腰,观课老师失去了自我。将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运用于观课议课,既要克服消

8、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在“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做课教师是一位相当有主见的教师,并且渴望创造和表达。对于“课堂上学生活动太多,而学习中读的时间太少”等等问题,作者“真想插言告诉老师们,这是一节略读课,不能按精读课讲授,不应该……”但最终作者“没有说,我认为我应‘虚心接受批评’,而不该辩论”!“虚心接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