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课件龙殿文2016

25.《杜甫诗三首》课件龙殿文2016

ID:39934008

大小:3.55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7-15

25.《杜甫诗三首》课件龙殿文2016_第1页
25.《杜甫诗三首》课件龙殿文2016_第2页
25.《杜甫诗三首》课件龙殿文2016_第3页
25.《杜甫诗三首》课件龙殿文2016_第4页
25.《杜甫诗三首》课件龙殿文2016_第5页
资源描述:

《25.《杜甫诗三首》课件龙殿文20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三首诗歌.杜甫唐代伟大诗人。字子美,诗人常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7岁吟诗,20岁开始十年漫游,接着困居长安,中年做小吏。安史之乱,被乱军所虏,逃脱后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后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后携全家入蜀,定居成都;曾一度入严武幕府,严武死,离蜀东去,漂泊各地。大历五年,贫病交加,病死于从长沙到岳阳的船中。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的诗歌表现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现实,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杜甫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达到了又一高峰,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人民命运的

2、深切关心,诗风“沉郁顿挫”,杜甫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主要作品有:律诗代表作有《望岳》《春望》和《登高》等,绝句代表作有《戏为六绝句》《绝句四首》等,乐府诗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今存《杜工部集》辑诗1450余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望岳春望石壕吏杜甫草堂杜甫诗三首望岳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当时诗人风华正茂,满怀抱负,遍游祖国大地.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泰山,五岳之首,山东省境内,又被称为岱宗。反

3、复朗读诗歌,对照注释解词析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liăo不尽聚集山的北面山的南面五岳之首的泰山竟是何等气象?从齐到鲁都是一望无尽的青苍.天地给了它无限的神奇和秀美,高耸的山峰割开了昏晓与阴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层”zì终当,终要山腰生出层层云气荡激着胸怀,睁大了眼睛跟踪那归鸟的去向.我应当努力去攀登高险的顶峰,站在山巅把那些渺小群山眺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设问引出地域广阔景色秀丽山势高峻远望近望虚实整体形象云鸟景心情激荡眼界开阔情愿望抱

4、负具体景物交融攀登泰山极顶攀登人生顶峰象征深化主题望感雄伟秀丽雄心壮志情景交融再读课文,研习赏析背诵课文,回味体会字斟句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改为“赋”,“割”改为“分”好不好?不好。“钟”字拟人,写泰山独享“神秀”之天赋,也表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割”字用得很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跃然纸上。改后没有这种诗意。小结这首诗歌以“望”字统摄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直接描写的自然景物,有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描写,抒情,议论兼而有之;炼字炼句,正应其“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论。小练古诗中多用对偶

5、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待,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这首诗中有哪些是对偶句?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返回春望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此诗写于次年三月。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安史之乱烽火国破家亡(悲凉)草木深(思念)家书贵花鸟溅泪惊心沉痛感时恨别再读品味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谈谈理由。试着翻译全诗。译文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

6、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管针。问题研究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下泪;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理清思路,背诵诗歌忧国伤时恨别思家白头满目疮痍的景连天的烽火全诗触景伤怀,忧国思亲,情景交融,感人肺腑。诗中哪几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

7、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诗中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因为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在形式上要求颔联、颈联内部形成对偶。基础知识律诗是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八名)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偶;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预习《石壕吏》。返回石壕吏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