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

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

ID:40117571

大小:419.9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21

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_第1页
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_第2页
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_第3页
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_第4页
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_第5页
资源描述:

《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灵渠南渠清澈见底,在此流入漓江。   湘水和漓江,潺湲清澈。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大坝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不仅仅是水利上的连接,它的连接还推动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融合。这就是灵渠。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一进广西兴安县,到处都写着“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宣传用语。11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这里。  怀着对两千多年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仰,我们一步一步寻找着灵渠留下的历史痕迹。  冬季的灵渠水流缓慢,一眼望去,“人”字的水坝将湘江分为北渠、南渠和湘江故道。南北两个渠道都蓄满了水,北渠宽而水深,南渠窄而水浅。两千多年过去了,这条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的渠道,依旧体现出她美好的姿容。 

2、 景区负责人介绍,灵渠“人”字型水坝称为大小天平坝,因“称水高下,恰如其分”,故曰天平坝。天平坝是建筑在湘江上的一座拦河坝。它按力学原理设计而成。“人”字型增加了大坝的抗压力。北渠长380米,叫大天平;南渠长124米,叫小天平。天平高约5米,宽17米多。上下用巨石砌就,中用薄条石直插,砌成鱼鳞状,称作鱼鳞石。鱼鳞石利用洪水过坝的压力,挤压得非常结实。加上坝顶巨石之间的骑缝中,凿有飞石洞,并用铁锭卡住,非常牢固。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建筑方法。  灵渠的精华工程,其巧妙地设计,显现了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经受了几千年的惊涛骇浪,大小天平坝却依然牢固如初。双脚踏在青石上,我们可以想

3、象出秦时百姓修建灵渠时忙碌的身影。由于是冬季,渠道没水溢出,我们可以沿着渠道一直走到灵渠的铧嘴。  铧嘴是建在大小天平顶端,突出江心的部分。因它形似犁的尖铧,故称铧嘴。它的作用一是减弱洪水对大小天平的冲击力,二是“三七分水”。  灵渠全长37.4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之开凿,至今两千两百多年,在历史上无疑起着重大的作用。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广东、福建、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但因中国南部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

4、困难,秦军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后秦始皇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游灵渠时,曾如此感叹:“斩山通道,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年前有此,诚是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三分入漓,七分入湘  灵渠上游就是湘江的源头海洋河,前面的“探源之路”让我们看到了湘江源头水资源的状况,印证了“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话。  沿途考察,海洋河河面宽阔,河水清澈见底,毫无污染的痕迹。随行考察的湘潭市水

5、文局专家陈运芳说,源头的河水几乎可以直接饮用。“海洋河两岸都是山区,农田少,周围村民用水也少,湘江源头的水质非常好。”  古老的灵渠将湘江三七分流,其中三分入漓,七分入湘。这是灵渠设计时的初衷,而这次我们在湘江枯水季节看到的灵渠,其三七分流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枯水季节时,灵渠却是将湘江之水三分入湘,七分入漓。”陈运芳说,灵渠分水在枯水期发生了改变。据他目测,灵渠北渠现在流入湘江的水量每秒钟不到1立方米,而南渠的水量每秒钟约为3立方米,流入了漓江。灵渠三分入漓、七分入湘的情况只会在湘江的丰水期出现。原因是,丰水时,湘江上游水量增加,灵渠水位上升,渠水满后溢出大小天平,七分的流量通过北

6、渠和湘江故道汇入湘江,而只有三分的水量通过南渠流入漓江。相反,枯水时,上游水量减少,灵渠水位下降,上游的七分水量通过相对低位的南渠流入漓江,而只有三分水量缓慢由北渠进入湘江。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的11月初到来年的春天,是灵渠的枯水季节。枯水时灵渠的水质,我们明显看到七分入漓的南渠河水清澈,毫无漂浮物;而三分入湘的北渠,因水量小河水不流动,水藻丛生,水面上漂流着大量垃圾,让我们不敢想象。这就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上游还清澈见底的湘江。  湘漓分派,旅游兴旺  两千多年前的人工运河灵渠,不仅成就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在现在,灵渠依旧在造福湘桂大地,并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这座

7、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从秦代到民国以前的年代,它是中原与岭南唯一的水上交通要道。现在的灵渠景区已成为广西桂林著名的旅游胜地。  两千多年前建造的灵渠,让无数游人流连忘返。昔日的灵渠,是历朝历代转运兵源和物资的码头,那种繁忙的景象早已不再,唯有成群结队的白色水鸭,安详地浮游水面。11月28日下午,兴安灵渠寒风瑟瑟,但游人却接踵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