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ID:40240282

大小:298.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古代文论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_第4页
中国古代文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论第一讲:绪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概说第一节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建设与发展1.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建设2.20世纪以来大陆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著述情况及研究特点。3.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范围与理论构成研究范围:诗话、词话、评点、笺注等。理论构成:文学创作论、作家论、文学批评论、文学鉴赏论。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大陆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著述情况20年代,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30、40年代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朱维之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朱东

2、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傅更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等.50、60年代郭绍虞的旧著改写本和新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简史》、罗根泽批评史的两宋部分以及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等.新时期以来,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王运熙与顾易生的等三人的三卷本批评史、周勋初的《中国文学批评小史》、蔡钟翔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张少康与刘三富合著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王运熙与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论》、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目前已出三卷)、杨星映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纲要》、蔡镇楚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3、等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著述基本情况台港地区:断代史研究有朱荣智的《两汉文学之理论研究》(1980年)、廖蔚卿的《六朝文论》(1980年)、张仁青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1978年)、张健《明清文学批评》等。分体研究王金凌《中国文学理论史》、黄永武的《中国诗学》、卢元骏的《曲学》等。香港地区:香港第一代研究集体以饶宗颐、程兆雄、钟英梅等人为代表;第二代以石磊、陈炳良、陈耀南为代表;第三代以蒋英豪、陈国球、邓国光为代表。日韩两国:铃木虎雄著《支那诗论史》、青木正儿著《支那文艺思潮论》、《中国文学思想史纲》(1936)、《清代文学评论史》(1950)、《支那文学概论

4、》(1952)、船津富彦的《中国诗话研究》(1977)。韩国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车柱环、李世东、金世焕、朴英顺、朴三洙、许世勋等人。西方诸国:法国学者侯思孟对孔子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加拿大学者林理彰对《沧浪诗话》和明清诗论的研究、德国学者卜松山对叶燮诗论的研究、美国学者里克特对黄庭坚诗论的研究、美国学者浦安帝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加拿大学者叶嘉莹的词学研究和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等。第四节:参考书目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1、2、3),上海古籍出版社。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罗

5、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侯外庐《中国思想史》,人民出版社。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中国书店。蒋凡郁源《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中华书局。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共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讲先秦文学理论与批评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与批评概说一、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二、道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三、墨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四、韩非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五、“言志”与抒情第二章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第一节孔子的诗教观一、诗言志与思无邪二、兴、观、群、怨的美学意蕴三、文与质的折衷论第二节孟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一、“知言养气”与作家艺术修养的培养二、“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第一节孔

6、子的诗教观《诗经》作为先秦的儒家经典之一,经历了一个从歌到诗、从经学到文学的过程。在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尚未确立之前,《诗经》作为一部典籍,其诗教的敦厚远过于审美的欢愉。《论语》中论诗的特质、功用等,皆来源于孔子对《诗经》的理解和阐发,诗经学以致用为根本,是儒家也是孔子论诗的主要目的,孔子丰富的文学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为政》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子曰:兴与诗,立于礼,成与乐。《泰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论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