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论到实践

ID:40251456

大小:3.26 MB

页数:97页

时间:2019-07-29

从理论到实践_第1页
从理论到实践_第2页
从理论到实践_第3页
从理论到实践_第4页
从理论到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理论到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理论到实践—潘梅芝2011年7月8日1.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和谐不和谐?2.我们在新世纪,到底应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思考两个问题:17岁的矿工当代矿工为了生存的老人饥饿的儿童环境污染2010年有关房子的悲剧渐次上演:蛋居、蚁居、鼠居、柜居、洞居……为了能上学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三)构

2、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重点问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1)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圣人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主张:“兼爱交利”、人人平等。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追求和谐的人际环境。“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

3、理想社会。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小康”、“大同”社会的描述,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小康大同(2)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就提出过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803年发表了《全世界和谐》一文。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

4、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3)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共产党宣言》(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5、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57年,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也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新概括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关于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关于建立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

6、康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和谐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四次)第一,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第三,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决定第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

7、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三条)第一,这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2005年2月,胡锦

8、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