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练习】《辛弃疾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2)

【培优练习】《辛弃疾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2)

ID:40279419

大小:17.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30

【培优练习】《辛弃疾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2)_第1页
【培优练习】《辛弃疾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2)_第2页
【培优练习】《辛弃疾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2)_第3页
【培优练习】《辛弃疾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2)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优练习】《辛弃疾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辛弃疾词两首》培优练习本课时编写:合肥市第二十八中学阮惠慧一、能力拓展提升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辛弃疾不被朝廷重用的原因。不超过30个字。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选自《宋史》)答: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达交流学校打算为即将到来的家长会设计一块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展版,内容包括对孩子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请你再为这个展版写一则结语。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挑战自我潜能在学习了《辛弃疾词两首》一课后,某中学高二(5)班打算出一期关于辛弃疾的黑板报。请以“写给辛弃疾”为题,写一段开篇语,要求不少于15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能力拓展提升A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操守。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中的意象。考生要想准确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一方面要了解这三种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内涵,如“兰”“菊”都是高洁的象征;另一方面,根据注释②可知,“兰”“蕙”“菊”三种意象出自屈原的《离骚》,都是高洁的象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诗歌的内容,不难得出“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7、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此题考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阅读辛词时的障碍是辛词“好用书卷”。运用典故曲折地表明心志,这原是辛词的一大特点,但有时过于晦涩。“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微子》。词人借接舆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虽有满腔“长恨”却无人理解的悲愤,“狂”字更突出作者不肯苟合的磊落情怀。“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

8、《归去来兮辞》,借陶渊明的“质性自然”“不慕荣利”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也不想在那里久留,因为“帝乡不可期”啊!先从反面表明自己的心迹,结句“归与白鸥盟”再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3.个人原因:为人刚直,不擅迎合。朝廷原因:软弱议和,不纳直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和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时,需要紧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及“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分别作答。参考译文:乾道六年,孝宗召大臣们在延和殿讨论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