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健康案例分析

心里健康案例分析

ID:40280583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心里健康案例分析_第1页
心里健康案例分析_第2页
心里健康案例分析_第3页
心里健康案例分析_第4页
心里健康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里健康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里健康案例分析:   红寺堡小学冶岚案例一基本情况:某某,女,12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   1、父亲犯法坐牢,母亲在保险公司上班,家庭条件一般,物质方面的需要较能得到满足。   2、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一般化,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粗暴。   个性特征:   1、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玩东西,啃手指,左右乱转,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动作。   2、不愿完成作业。数学是不会,语文不愿写。   3、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她玩,谁也不愿跟她坐同桌。   4、严重缺乏自信。和她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

2、似乎总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   5、行为懒散,做事拖拉。写字很慢,但比较认真。   6、经常拿同学的东西,如:笔、本子、钱等。如果是在地上捡到的东西,就偷偷地据为己有。  7、对自己的学习用品或其他物品特别珍惜,很少弄丢或损坏,如果丢了她会到处找,找不到会很伤心。   以上是我对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点和出现的问题很多,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中,以偷拿别人的东西尤为突出,这也是引发众多问题的根源。但也不乏优点的存在,如:写字认真,爱惜物品等。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她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3、?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我决定从“偷拿东西”这个根源入手,揭开孩子心头上那层阴暗的面纱……   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经过和某某妈妈及以前教过她的老师交流,了解到一些情况:   1、小学一、二年级时她就经常从学校拿一些小东西回家,如:橡皮、铅笔、粉笔豆。当时父母也对此教育过她,后来就没有太在意。2、某某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课回家辅导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地方,家长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综合她

4、的行为表现,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她担心同学们瞧不起她,感到孤立无助,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学们交流,一个朋友也没有。因为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就总是琢磨着怎样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慢慢愈演愈烈。   2、家长和老师处理问题不当,批评责骂他,不仅没有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强这种心理的发展。时间一常,对她成长产生更多不良影响。   3、由于做了错事,害怕身边的人知道,担心被拆穿,所以心情总是很郁闷。当发现没有被发现时,又特别兴奋,滋长了下次犯错误的心理。   当问她为什么要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妈妈不

5、给你买吗?她的回答很让我吃惊:妈妈给我买,可就想用别人的东西。 三、从此案例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1、心理问题别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有很多小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悄悄地拿走,在他们的内心的用意是很单纯的,他们没有社会上的

6、道德观的约束,自己想做就做了,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好的,逐渐改掉不良习惯,但如果我们疏忽大意,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恶果,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给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后进生心理问题案例二一、基本情况菲菲,男,11岁,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7、                                                                        二、原因分析通过近一年的观察,我发现菲菲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狡辩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无进取心;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其照顾不周,从小都是妈妈对其比较宠爱。经常用物质来满足他,造成脾气倔强。三、辅导措施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

8、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首先,找家长谈心,交谈中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其次,走进家庭,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当我了解到他生活在一个大家庭,每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