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人教八上)-1-2

【基础练习】《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人教八上)-1-2

ID:40296163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30

【基础练习】《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人教八上)-1-2_第1页
【基础练习】《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人教八上)-1-2_第2页
【基础练习】《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人教八上)-1-2_第3页
【基础练习】《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人教八上)-1-2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础练习】《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人教八上)-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法不可违》基础练习本课时编写:合肥第38中学李园莉一.单项选择题(以下题目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选择)1、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音乐会时大声喧哗、打闹。他们的行为属于()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违反了宪法2.高中男生李某(17岁),平时喜欢上网。有一天在网吧看到旁边一男生好像很有钱。就尾随其出门,在僻静处拿出水果刀,从该男生处抢得400元。李某的行为是()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不道德行为,应受舆论谴责3.犯罪最本

2、质的特征是()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D.应受到刑罚处罚4.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树上刻下“XX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A.违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5.一位大学生因与几位同学打牌发生纠纷,杀死了4名同宿舍同学后潜逃,后来在海南三亚市落网,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件中,对他的刑罚属于主刑的是()A.死刑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没收财产

3、  D.以上都是6、中学生小雨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慢慢变了,开始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后来,在一次偷同学家的贵重物品时被当场抓获,最终受到了刑罚处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容易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③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在本质上是不同的④青少年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7、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行人违法的处罚力度,如行人闯红灯最高可处50元罚款。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是()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

4、.刑事违法行为D.违反宪法行为8、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B.应被逮捕判刑的行为才是违法行为C.只有作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才是违法行为D.只要有了违法思想就是违法行为9.下列对附加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能单独适用B.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与主刑同时适用C.只能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不能独立适用D.可以相互附加并用10.我们对犯罪分子给予刑罚处罚的目的是()。①给犯罪分子以强迫劳动和思想改造,使他们认识到犯罪是可耻的②帮助他们弃恶从善③对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起到警戒和抑制作用④对极少数罪大恶极、非杀不可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是

5、为了使他们不再危害社会A.①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某校中学生张某、罗某二人手持匕首常在学生上学必经的路上,逼迫低年级的同学交出身上所带现钱,不给就对他们拳打脚踢。有学生家长报案,张某、罗某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张某、罗某二人()。A.没有犯罪,其行为属一般违法行为B.已犯盗窃罪C.已犯敲诈勒索罪D.已犯国家安全罪12.因犯故意杀人、强奸、放火、投毒罪的,要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属()。A.18周岁以下的我国公民B.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C.满16周岁以上的我国公民D.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我国公民13.我国刑法坚决打击赌博犯罪,因为这种犯

6、罪()。①更易使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②严重影响生产、工作和学习③毒化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思想,造成家庭矛盾④往往是诱发贪污、盗窃、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温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远离不良诱惑最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是()。A.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B.专时专用法C.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筑起心理防御的堤坝D.请人监督法15.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要严加制止,其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B4.B5.A6.C7.B8.A9.C 10.A 11.B 12.B 13.C 14.C15.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