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主报告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主报告

ID:40340673

大小:166.0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31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主报告_第1页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主报告_第2页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主报告_第3页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主报告_第4页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主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主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课题组【内容摘要】阅读和写作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分离性。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性,是阅读教学服务于写作教学的可能性的基础;阅读和写作的分离性,决定了阅读不能自发地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指向于写作教学,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应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言语智慧的生命活力上,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获得和谐的丰收。【关键词】指向写作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理论依据(一)传统理论与现实困境的冲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对最基本的矛盾,两者的关系也是语文教学实践中

2、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传统理论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叶圣陶在40年代发表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一文中,对读、写关系做了较为具体明确的论述:“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叶圣陶在这里强调了阅读是写作的“根”。他的这一观点,后来还反复论述:“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这样的思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在延续,“多

3、读多写”成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验。于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成了一句非常经典的、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言。但是,在现实中,恰恰并非如叶老所说的“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读书虽然破了万卷,下笔却依然是才思枯竭,不是如有“神灵”帮助,而是如有“魔鬼”捣乱。相反,倒是一些读书并不多的同学,他们的作文水平并不见得就低人一等,甚至个别同学反而技高一筹。这个“鬼”是什么呢?虽然叶老说在论述阅读程度和写作程度的正相关之前也附加了条件——“阅读得其法”,但是,阅读如何“得其法”才能促进写作程度的提高,却并没有展开。相反的,倒是过度强调了“读”是“写”的课题负责人朱兴

4、华课题组成员:陈月华徐淑萍执笔:朱兴华陈月华徐淑萍33基础,以至于简单地认为:只要读的好,就能写得好。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须首先提高阅读水平。于是,写作成了阅读的附庸,退居次位,而阅读则因为其是写作的“基础”和“根”,就被过度突出,读与写的复杂关系就跟着被简单化(如只看到两者的相关性,却忽视了两者的分离性),以至于形成了简单的共识:多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充要条件。至于阅读是怎样促进写作的?怎样的阅读才能对写作起到促进作用?阅读对写作的促进究竟能够起到多少的作用?等等这些深入的思考,就很少有人去研究了。当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时,大家都一概推托为“读得太少”。这样的理论,直接导致

5、阅读教学的视野局促于“阅读”,阅读教学的行动也仅仅止步于“阅读”。阅读教学就是为了阅读,写作要等到阅读这个基础打好了自然就能提高水平。再加上叶圣陶反对把写作看的太重,也进一步弱化了写作的地位,语文阅读教学仅仅陶醉于“基础”,而写作教学——本来是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却一直鲜有研究。显然,叶圣陶前辈关于读写关系的论述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读写并非同一回事,读对写的促进作用也需要细细研究。(二)现实语境对于指向写作的忌讳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新课标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对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甚至是颠覆性的。由于课程改革

6、之前,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强化,弱化了人文教育。因此,新课标高举“人文性”的旗帜,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大谈特谈“人文”,而对语文的“工具”属性却轻描淡写或者视而不见,甚至忌讳谈到“语言文字”。而且,在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也是各成体系,特别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内容中,只字未提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我们只看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说来说去的就是“情感”,却很少涉及语言规律、语言现象;我们只看到课堂上五花八门的朗读表演,却很少看到对于朗读效果的真诚反思;我们只看到阅读课堂上的喋喋不休,很少看到学生动笔书写。阅读课堂教学只满足于剧场效果的热热闹闹,满足于煽情,把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为最

7、高的追求。如果在阅读当中(往往在一节课的结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结尾)安排一个写的环节,就被当做弘扬“工具性”的典型高招而甚受褒奖,但这样的环节,也只是当作阅读教学的一朵插花来点缀的。写作在阅读教学当中没有真正的地位。在那样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惯性下,在这样三人成虎的现实语境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并没有从高耗低效的困境中走出来。学生不会阅读或者死读文本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33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还是老死不相来往的两个邻居。阅读教学在自己的斗室里不断打转,作文教学也不能自成系统、自成序列,只是被动地在“多读多写”的传统经验下,举步维艰。“多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