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

《声现象》复习

ID:40364284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1

《声现象》复习_第1页
《声现象》复习_第2页
《声现象》复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材分析:《声现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教材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内容呈现的多样化。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备考的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时隔一年,学生现在对声现象知识的了解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归纳,知识的应用和升华。另外相比于新课,上复习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复习课时应尽量避免枯燥。学习目标:加深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噪声的

2、控制、声的利用等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整合、探究、应用和拓展。让学生学会复习、体会复习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教学重难点:对声现象知识的归纳和应用。教法及设计思路:1、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供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快捷传递信息,增大课堂容量。2、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培优辅差,资源共享,突破难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3、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的环境,在讨论、交流中生成资源,共享资源。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学生经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学过程:播放视频《金蛇狂舞》,提出问题:刚才的视频中涉及到哪些跟声现象有关

3、的问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现象知识整理:产生:发声体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不能传声)传播形式: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15℃时空气中声速是m/s;一般声音 在中传播最快。回声声音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回来的现象。条件: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有s。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生活体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将会。由此推想:如果抽成绝对真空,将铃声,这个实验说明,这里用到了的研究方法。知识整理: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高于的声叫超声波,低于叫超声波。响度

4、与发声体的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有关。声音的特性生活体验:1、水牛和蚊子的声音2、音乐欣赏:《梁祝》典型例题:现有两只相同的瓶子,表面都被贴上了不透明的纸,里面装有不同深度的水,不准倾斜,也不用手拎或晃,请你来判断水多和水少的瓶子各是哪个?同步练习: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指响度的是()。知识整理:声能传递。声的利用声能传递。(例如:声呐系统、“B超”)(例如: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生活体验:(1)观看视频(2))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

5、0级大地震,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应该怎样科学自救?这运用了什么原理?(3)2008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的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了雪崩事件,造成了重大事故。请你分析:雪地登山时,为何不宜高声叫喊?知识整理:防止噪声的(例如:)物理学: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的传播(例如:)防止噪声进入(例如:)等级:声音强弱的等级用表示。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控制定义环保: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典型例题:一般来说,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

6、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是为了装饰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2、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3、下列关于声音的

7、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能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课堂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