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

ID:40388605

大小:701.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8-01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_第1页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_第2页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_第3页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_第4页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细菌致病性与感染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感染(infection)致病性(pathogenicity)致病性的影响因素1、毒力2、侵入数量3、侵入门户细菌的致病性侵袭力(1菌体表面结构、2侵袭性酶类)毒素(外毒素、内毒素)毒力(virulence)致病性的强度毒力的衡量指标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一、侵袭力(invasiveness)二、毒素(toxin)细菌的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

2、殖和扩散的能力。1、菌体表面结构黏附素、荚膜2、侵袭性酶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细菌的粘附素及粘附现象细菌的组织趋向性细菌组织脑膜炎奈瑟菌鼻咽上皮、血管内皮淋病奈瑟菌尿道上皮霍乱弧菌肠上皮百日咳鲍特菌呼吸道上皮幽门螺杆菌胃黏膜A群链球菌鼻咽上皮空肠弯曲菌肠上皮肺炎支原体呼吸道上皮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及侵袭作用透明质酸酶细菌的毒素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外毒素2、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酶分解破坏。3、抗原性

3、: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4、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症状。1、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出。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A-B模式细菌的外毒素类型细菌名称引起疾病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破伤风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中毒细胞毒素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毒素白喉葡萄球菌TSST-1毒性休克综合征表皮剥脱毒素烫伤样皮肤综合征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猩红热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大肠埃希菌(产毒型)肠毒素腹泻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4、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内毒素性质:属脂多糖毒性作用弱,无选择性对热稳定抗原性弱作用机制(见表)内毒素毒性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DIC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差、60-80℃30分钟破坏好、160℃2-4小时破坏毒性作用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

5、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细菌侵入的数量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物质外,还需足够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除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的数量,致病菌,还须侵入易感机体还需要适宜的部位,才能引起感染。感染的种类与类型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一、根据感染的来源根据感染场所社会感染医院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包括医院内各种人群所获得的感染。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住院病人)地点——感染发生必须在医院内时间——病人在住

6、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及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分类按微生物来源内源性医院感染——由自身正常菌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所致特定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人之间、医患之间、污染医护用品或诊治设备、环境空气等,也称医院内感染。按感染部位分类——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是机会性致病菌(常为内源性感染)常为耐药菌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主要是细菌,其次为病毒和真菌感染种类常见的微生物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7、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呼吸道病毒伤口和皮肤脓毒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异杆菌厌氧菌肠球菌胃肠道感染沙门菌、宋内志贺菌病毒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对象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因素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介入检查和治疗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其他因素抗生素使用不当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测消毒灭菌隔离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血液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性传播——性传

8、播性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