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ID:40402381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池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池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池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池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池上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池上》教学设计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刘倩菁教学目标:1、借助课后生字表的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2、通过诵读古诗,理解词句,想象画面,读好古诗,进一步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3、通过学法指导,课外拓展,感悟诗文的魅力,体会诗文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诗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古诗,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情。难点:想象画面,感悟诗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古诗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想知道古时候的孩子们都玩些什么吗?来,咱们看看PPTP1.咦?那位小孩在干什么呀——钓鱼

2、,唐代诗人胡令能路过,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读一遍P2.看!他们又在干什么呢?——(放风筝)是啊,清代诗人高鼎留下了这样的名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多高兴呀,再读P3.瞧,这里还有一个孩子,他在干什么——抓蝴蝶。宋代诗人杨万里流传下这样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读P4咦?这个孩子在干什么?——划船他在那里划船?——池塘,荷塘猜猜他想去干什么呢?——师:他到底去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PPT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池上》师:齐读课题——PPT二、读诗师:

3、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老师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生齐读)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师:老师来检查检查字音读准了吗?看卡片,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师:字音读准了,谁能把PPT诗句读通顺呢?你们想听谁来读?

4、(个别读——我们一齐读读。)师:诗歌是有节奏的语言,这样读会更好听:小娃···来试试——齐读,分组读(根据学生朗读的节奏用“/”划分)(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

5、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师摇头晃脑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师小结:刚才

6、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三、解诗。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艇:

7、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解:懂得、明白。藏:隐藏、藏匿。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三、品诗。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2、师:也有很多人和你们一样喜欢这个小娃娃,喜欢这首诗,所以为这首诗谱上了曲,让我们跟

8、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感受这份快乐吧!3、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池上》教学反思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刘倩菁《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因此本课的设计,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到“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到“体会意境,品味情趣”,再到“多种形式读读背背”最后到“品赏意境,拓展延伸”,我把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境、增加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