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辛亥革命

教案辛亥革命

ID:40490181

大小:8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3

教案辛亥革命_第1页
教案辛亥革命_第2页
教案辛亥革命_第3页
教案辛亥革命_第4页
教案辛亥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辛亥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作者及工作单位何亚超梧桐花中学 教材分析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定为以孙中山的人物形象贯穿全课。以此为主线,辅以创设历史情境以及师生讨论互动,从而突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学生是八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学生为八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

2、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2)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2)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3、级民主革命;(2)武昌起义的枪声,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感受孙中山为了革命而鞠躬尽瘁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反抗•救亡图存图片展”,在观看中回顾并感受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历经的历史同学们,刚才通过图片展,我们重温了中国近代史中国历经的侵略与反抗,中国人民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

4、探索。这些探索,哪个探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洋务运动学什么?技术!接下来的探索是什么?戊戌变法学什么?制度!成功了吗?这些探索都有同一个目的:维护清朝统治。这些探索都告诉了当时的人们:到底是谁在阻碍中国的进步!中国的每一个进步都困难重重,中国人没有放弃探索的步伐!20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大地上迎来了第一次翻天覆地的风暴——辛亥革命。(板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没有!失败了。 认知历史孙中山一开始就是一个革命者吗?孙中山从小有着远大的志向,后来他到国外留学,成为了一名医生。后来他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1894年,这是同学们都很熟悉的一年。这一年,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同样在1894年,

5、孙中山曾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要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结果呢?石沉大海。这令孙中山受到了打击,觉醒了,意识到了什么?这一年,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了。他创建了兴中会,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划出关于兴中会的信息。从名字中你是否看到了这个革命团体的成立是为了什么?这个革命团体的目标是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这就注定了这场革命将与以往的探索不同,为什么?你知道吗?从1894年以后短短数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反清革命团体。看图,你获得哪些信息?反清革命小团体,就像星星之火分布在中国大地上。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却各自为政,革命的力量过于分散。为了使革命的力量从分散走向团结的统一,孙中山做了

6、一件事。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同盟会。(看图)这是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在这个成立大会上,你发现了哪些与清朝不同的气息?这些都是新气象,是革命的气息。   我们来看看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几件大事。首先,选举孙中山为总理。也就是中国同盟会的最高领袖。选举体现了什么?民主!第二,通过了革命纲领,还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作为宣传纲领的阵地。 什么叫革命纲领?也就是同盟会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要完成的任务。请看同盟会的16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由这个纲领,孙中山又进一步浓缩为6个字:“民族”“民权”“民生”,也就是“三民主义”。(划书) 什么叫民族

7、主义?对应纲领中的哪句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鞑虏,指的正是清政府。为什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有助于解除民族压迫?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否包含了反对列强的侵略?为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 依靠清政府来救国是行不通的 1984年,檀香山,兴中会。 振兴中华 推翻清政府 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组成的革命团体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都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剪发辫,表示要革命! 穿西装,演讲,选举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包含。因为清政府自《辛丑条约》以后,已经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