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教学设计

《池上 》教学设计

ID:40580025

大小:9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8-04

《池上 》教学设计_第1页
《池上 》教学设计_第2页
《池上 》教学设计_第3页
《池上 》教学设计_第4页
《池上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池上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池上我们活动小组本学期主要围绕“类课文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从古诗课入手。轮到自己献课时,本册的古诗已学完。于是我从课外选取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一首古诗《池上》。教学实录: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情不自禁一起吟诵)有的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又让我们想起《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

2、又好玩。   【反思:古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当堂学习的一首古诗上,所以我由古诗《小池》和《江南》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我们的孩子不太了解“采莲”等极具地域特点的活动,所以我在这里相机介绍“采莲”的含义,为古诗中“偷采白莲回”做下铺垫。】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3、出示古诗,了解作者(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生:我们学过白居易的《草》,我想给大家背背。   【此时再也没有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不多,所以我就大屏

3、幕出示了作者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这里作者的资料介绍并没有给古诗的理解带来多大帮助,但我想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资料补充和渗透,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长久的好处和效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个别读。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古诗中红字显示),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   (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

4、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思吗?)  (“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这三个字是本课较难并且很有特点的字,学生巧妙抓住字形,很好地掌握了生字并理解了字义。】(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 3、生字检测“生字魔方转转转”     大屏幕上的魔方随机转动,出现生字(偷、艇、撑、解、藏、浮萍),指名组词并领读。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生字毕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想利用

5、魔方游戏,一来可以巩固生字,二来也可以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但实际课堂中此处花费了不少时间,造成课堂的前松后紧。在此处过多停留,反而弱化了古诗的吟诵效果。课后议课时,大家提到:古诗课中的生字怎么处理更恰当?我个人认为不能忽视生字教学,毕竟是吟诵的基础。但也要注意合理把握教学时间。】(2)齐读古诗。师生合作读。     【用教师的读引领学生的读】 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6、(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本环节中想让学生借助注释“艇、浮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但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低年级的古诗课,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大致理解意思就可以,不需要一字一句地去解读。所以我再上古诗课,不会让学生单纯地去借助注释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而是让学生多读,说说自己大概感受到的就可以了。】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非常美丽。生: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偷偷地划着一个小船,出来偷采莲蓬了。

7、   ……    3、相机品读:偷(1)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   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  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    生:瞒着别人、悄悄地。(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学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    【此处我巧妙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孩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