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

ID:40581580

大小:4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4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_第1页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_第2页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_第3页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_第4页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夏代:(1)器型单调,工艺粗糙(2)器壁匀薄,造型简陋(少数青铜礼器做得比较精巧)(3)素面无纹,作风简朴(装饰基本是圆点,圆块和几何纹饰)(4)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初创期特征【乳钉纹爵】商:纹饰繁缛,风格诡异1器物种类繁多2器壁厚,技艺↑3纹饰(兽面,云雷,铭文)4通体装饰;早期:1)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扁足3)纹饰大多复杂兽面纹。【饕餮乳丁纹方鼎】中期: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纹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4)仍保持不铸铭文的习惯【兽面纹斝】商晚期前:1)方形

2、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后母戊】商晚期后: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①装饰纹样以兽面纹,夔龙纹,风鸟纹占主要地位,装饰手法上,采用类似浅浮雕手法突出器壁,又在浮雕纹样上加饰细纹(阴线),其他部分刻饰细密的云雷纹,从而形成三层花的艺术效果。②这时期的准格式多是遍布整个器材,纹样细密华丽。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人面钺,

3、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商代后期,正式奴隶制社会发展的兴盛阶段,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所铸造的青铜器,铜质优良,形状多样,纹饰精致华美。2.商代后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奴隶主阶级生活更加奢侈,饮酒成风,所以酒器特别多,成套的酒器是青铜器礼器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周: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1)新出现了方形簋;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利簋、大盂鼎】西周中晚期:1)鼎,簋,鬲规范化;2)波曲纹的出现3)器物上文字增多,形象圆润【

4、害夫簋;毛公鼎、颂壶】春秋:装饰富丽,风格多变产生了失蜡法,错金银。【越王勾践剑】二.谢赫与画评在《画品》序言中,谢赫沿曹植“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首次提出关于“六法”的理论:“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使绘画理论从创作技巧到批评准则上升到自成体系的阶段。“六法”当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最为重要。“六法”之首是“气韵生动”;生命哲学用于艺术,“气韵生动”当是指人的生命、精神、学识、风度等,应表现在生生不已、变动不居之中。“六法”之二是“

5、骨法用笔”;“骨法”源古代面相术,指人的骨体相貌;《画品》将“骨法”与“用笔”相联系,既明确了中国绘画与书法密切相关,又指出了线条是造型的基础。综观谢赫对各画家的评论,是要求用笔有骨力,要创新,且“气韵生动”当凭借“骨法用笔”。其余四法属具体技巧:“应物象形”指按物象面貌来表现,不能臆造,“随类赋彩”指据不同对象表现各自的色彩,“经营位置”指精心构图、巧妙设计,“传移模写”指临摹技巧。可以认为,《画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

6、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1.画像石:是刻凿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等,图像风格质朴古拙,大气浑成。分布:山东、河南、苏北。2.画像砖: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汉族古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

7、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分布:四川,河南3.汉画的题材:①日常生活,②历史故事,③神话传说,④神灵怪物与天象。4.汉画的特色:①打气铺陈,重视整体;②叙事性,戏剧性强,③笔法流动,颇具运动感。1.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其中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纪念碑式的雕刻。一号坑:战车步兵混合编组主体部队(秦皇兵马俑陪葬坑);二号坑: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队。功能:(1)宣扬统一功业,(2)显示王

8、权的威严。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众多的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