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临床应用

灸法临床应用

ID:40605619

大小:28.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灸法临床应用_第1页
灸法临床应用_第2页
灸法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灸法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灸法的临床应用一.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根据艾灸的作用特点,其适应范围以寒证、虚证、阴证为主,对慢性病、阳虚尤为适宜,某些热证、实证也可酌情施灸。下面将灸法的治疗作用与适应范围归纳如下。1.疏风解表温中散寒唐代医家王焘说:“御风邪……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灸法有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寒性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证。如寒性胃痛、呕吐,隔姜灸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2.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灵枢·禁服》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

2、,血寒,故宜灸之。”《灵枢·官能篇》说:“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由于寒邪或外伤、劳损使经络气血凝滞、痹阻不通所造的风寒湿痹、痛经、寒疝、经闭、肩凝、肘劳、腰痛等病证,可用灸法温经通络、活血止痛。如膝关节痹痛,可在犊鼻、足三里、阴陵泉等穴温针灸;肩凝可在肩髃、肩髎、臂臑温针灸;腰痛可在肾俞、大肠俞、委中温针灸。3.壮阳益气回阳固脱升阳举陷《灵枢·官能篇》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灵枢·经脉病》说:“陷下则灸之。”灸法能温补阳气,用于脾肾阳虚之阳痿、早泄、遗精、遗尿、久泻、久痢等病证。如阳痿、灸关元、肾俞、命门。灸法能回阳

3、固脱,用于亡阳虚脱证,可在神阙或关元灸几十壮、甚至几百壮。灸法能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痢、久咳等证。如脱肛,可灸长强、神阙、百会。4.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灵枢·官能篇》:“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由于毒邪造成经络阻滞,气滞血瘀形成的外科疮疡肿结,可用灸火消瘀散结、拔毒泄热。如疮疡、痈疽、疖肿初起未化脓者,局部隔蒜灸;疮疡溃破后久不愈合,局部桑枝灸;痄腮,灯火灸角孙、耳尖。5.防病保健益气延寿《千金方》说:“凡入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扁鹊心书》

4、:“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现代研究证明: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具有预防疾病,保健益寿的作用。用灸法防病保健,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两晋唐宋都有灸法防病保健的记载。明代灸脐保健,成为时尚,李有“炼脐”之法,杨继洲有“蒸脐”之法,都是在神阙穴上间隔温补药物施灸,以培补元气、预防疾病、益气延年。清代《针灸集成》记载,有一人每年坚持灸神阙,年过百岁,身体健壮。日本学者很重视保健灸,把灸足三里称为“长寿之灸”,有“勿与不灸三里三人行旅”之谚语。上世纪初,日

5、本开展全民健身,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中小学集体灸足三里。常用的保健灸穴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膏肓、三阴交、风门、大椎、曲池等。二.灸法的注意事项(一)体位选择卧位或坐位,要求平正舒适,有利于准确选穴与艾炷的安放,顺利施灸。(二)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先少后多。但不可拘泥,应酌情灵活掌握,如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可先灸长强收肛,后灸百会举陷。(三)部位禁忌1.颜面五官、阴部、关节附近、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化脓灸。2.乳头、心脏虚里处、睾丸不宜灸。3.妊娠期妇女不宜灸下腹部、腰骶部。4

6、.文献记载中的禁灸穴慎灸。(四)病情禁忌1.阴热内热证、外感热证、脉象数疾者禁灸。2.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禁灸。△关于热证可否用灸的争论:关于热证可否用灸,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观点。张仲景、张景岳等医家认为热证禁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引述了很多热证用灸出现的变证、坏证及不良反应。孙思邈、刘河间、朱丹溪、李等医家认为热证可灸。现代的周楣声、魏稼等针灸专家认为热证可灸,周楣声还把灸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效果显著。我们认为,热证用灸宜慎重,如出现因热证用灸后的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用。(五)烫伤防治施灸时,应注意防止艾

7、火脱落,烫伤皮肤,烧坏衣物。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悬起灸、温针灸)。灸后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嘱患者不要擦破;出现大水泡者,可用消毒针穿破放水,涂龙胆紫。(六)晕灸防治在灸治过程中,晕灸者极为罕见。但是,一旦灸量太大,火力过猛,施灸环境又不通风,或者病人对灸法对于敏感时,可出现晕灸,按晕针处理方法急救。此外,施灸环境要注意通风,空气清新,防止烟雾过浓,污染空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