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ID:40617943

大小:58.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5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_第1页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_第2页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_第3页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_第4页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常见特殊句式一、判断句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1.“……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

2、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3.无标志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如: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

3、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7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③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1.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四种情况:(1)否定句中用代词做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例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2)疑问句中用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做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①沛公安在?(《鸿门宴》)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

5、文言文中可把宾语移到动词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面加“之”“是”作为提前的标志。有的文言句式为了表示强调,特意在宾语前加副词“唯”,组成“唯……是……”“唯……之……”的形式。如:①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②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4)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形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7②《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③《传》曰“其身正,不

6、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2.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之为“定语后置”。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形式:(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形式。这种形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如: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

7、词+之+定语+者”的形式。例如: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形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

8、动词后做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放在谓语动词前做状语,所以翻译时,就让它做了状语,因此称它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1)介词结构“于……”置于谓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