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

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

ID:40666250

大小:1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5

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_第1页
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_第2页
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_第3页
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_第4页
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摘要】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多数出血严重,常危及生命。笔者介绍了1例剖宫产术后第二次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穿刺部位和下肢循环的监测,做好卧位指导,说明术后肢体制动的重要性。患者住院11天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动脉栓塞术;护理[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介入治疗;动脉栓塞术;护理分娩24h以后,在整个产褥期内所发生的大量阴道流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1](latepuerpe

2、ralhemorrhage)。晚期产后出血来势凶猛,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多数出血严重,常危及生命。以往在保守治疗欠佳时,主要采取子宫次全切除术,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创伤。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2]的发展,经导管栓塞治疗盆腔出血性疾病不但能达到立即止血的效果,而且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大多能保留器官等优点[3]。2006年9月来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为1例剖宫产术后第二次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成功实施了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5岁,G1P0,孕40+6周,剖宫产术后50天,因"阴道大量流血30min"

3、急诊入院。入院检查:T36.6℃,P112次/min,R24次/min,BP50/3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患者于2006年8月7日因胎膜早破在我科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300ml,术后常规输液抗炎治疗5天,出院时一般情况好,于2006年9月18日因阴道大量流血入我科,给予输血输液抗炎对症治疗,并行清宫术,刮出物病理检查示凝血块及极少量增生期样宫内膜,治疗后阴道流血量少,3天后自动出院。2006年于9月27日晚7时突然出现阴道大量流血,据家属描述在家出血量约为1000ml,病程中有头晕、心慌,无恶心、呕吐,无晕厥

4、。妇科检查:外阴血染、阴道有凝血块、子宫大小正常、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1.21×1012/L,血红蛋白38g/L,血小板136×109/L,白细胞4.5×109/L。2006年9月21日彩色多普勒示子宫68mm×43mm×57mm,宫腔内可见一8mm×9mm大小回声区,宽约6mm。入院给予输血输液扩容抗休克治疗后,阴道仍有活动性出血,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于2006年9月27日晚11时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术(DSA)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EA),手术顺利,术后阴道流血少

5、,生命体征平稳,给予输液、抗炎、对症治疗,于术后第11天治愈出院,随访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月经。2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反复突发大量阴道出血及对介入治疗缺乏足够的认知,担心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害怕切除子宫,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护士应于术前简明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讲明介入治疗术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护理患者时护士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镇静自如、有条不紊的操作,能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安慰,增加其安全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给患者以精神支持,可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以协助患者及家属接受并配合介入治疗。2.2术前护理具

6、体方法有(1)病情观察与护理:患者入院时已出现休克症状,应绝对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搬动,给予吸氧、保暖等护理措施,护士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要配合医生积极纠正休克症状,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给予配血、输血、输液、扩容、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同时注意阴道出血的情况。正确观察和估计血出量。(2)术前准备:在完善术前辅助检查的同时,应快速做碘过敏试验,腹股沟区备皮,留置导尿管,嘱患者禁食水,准备造影剂、栓塞剂、2%利多卡因、肝素钠、生理盐水、无菌手套、绷带、砂袋等。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1)生命

7、体征的观察。协助患者上床,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测量生命体征,术后每小时测量脉搏、血压、呼吸1次,4~6h后改为2h/1次,监测24h,注意体温的变化,每天测体温4次。(2)患者卧位。术后取平卧位,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12h,12h后肢体可左右旋转或取健侧卧位,护士应指导患者翻身,术后12h可在床上取半卧位,24h后可下床轻微活动。(3)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在拔出导管后穿刺部位应立即用指压法压迫15~20min,解除指压后,用绷带加压包扎或置砂袋压迫6h,注意沙袋不能移位,为防止迟发性出血,应

8、向患者说明肢体制动的重要性。(4)下肢血循环监测。应严密观察术侧肢体血供情况,注意皮肤温度、颜色、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