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

ID:40771154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_第1页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_第2页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_第3页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_第4页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双重挑战    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开放环境下,各个国家、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空前扩大,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更加突出。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文化自主性,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思想环境。然而,开放与发展的背景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双重挑战,即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适应性不足,由此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一)结构性挑战: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    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2、中,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愿意接受这种影响,但须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西方理论和价值体系以苏东剧变为机会,借“普适价值”之名和强大科技、经济实力的支持,成为强势意识形态。只要中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坚持现有的基本制度,某些国家和集团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而对中国展开的思想渗透和政治攻击就不可能停止。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不能避免这样的挑战。服务市场和文化市场的开放,将更便利西方国家通过强势经济、科技、信息渠道,直接向我国推行其价值观念与政治思想,甚至“欧美文化中心论”。[1]这

3、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如不较好引导,很可能导致社会中坚力量的观念分化与思想混乱。意识形态具有很强实践性,它在理论上的攻势具有扩展到现实政治的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冲击,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思想格局。外来思想的传入,对于活跃思想,推动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但肯定会深刻挑战社会的意识形态结构,也肯定会衍生出许多人想象不到的复杂问题。(二)发展性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适应性不足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自然衍生出一个重要问题

4、,即传统的以革命与战争为主要特征的主流意识形态,要主动地适应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衍生出的其他社会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没有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但是,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这虽与意识形态工作有关,但不完全是这项工作本身所能解决的。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根基早已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彻底打倒,并被冠以封建糟粕的恶名。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意识形态已然被民众淡化,而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的建设却迟迟没有找到方向,整个社会陷入了信仰危

5、机之中。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提倡个人主义行为,因为改革本身就意味着个人的解放,但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我们仍坚持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话语约束人们的行为。”[2]诸如此类分析虽然有些简单化,但也大体反映了一些真实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起着凝聚人心和政治整合作用的是简单而实际的致富思想。不同的阶层和社会集团在现代化建设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了。这种团结以共同的、长远的利益作为基础,尽管坚实有效,却难以起到深层次的政治整合作用,也很难直接激起人们对体制正义性的长久信仰。    成功的意识形态,必然

6、是对社会、政治乃至人生作出根本规定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人并不完全靠利益指引行为。个体乃至某些群体不是在所有时候都能保持绝对理性,认清不同群体间存在长远的共同利益--在多民族国家中进行族群政治整合时,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更多的时候要靠意识形态保持政治团结和社会稳定,使政治体系不至于毁灭在利益分歧的争斗中。    成功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增强意识形态的流行性。要使人们迅速接受某些东西,就要争取给它披上“时尚”的外衣。中国的宣传改进很大,但由于惯性因素的作用,仍然存在一些与时代特征不完全相

7、适应的问题。第一,还比较滞后。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更新慢,缺乏对现实生活中新生事物的认识与解释,因而难以应对外来的更“时尚”的思想观念的挑战。例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97年中国农业劳动者占全社会总劳动人口的比例已下降到49.9%。[3]但至今,人们谈话时还经常在讲“中国有八亿农民(甚至九亿农民)”。诸如此类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和国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认识和评价。第二,还有错位现象。这一点集中体现为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的关系方面。很多群众反映,现在经济活动中的说辞

8、是一套,意识形态工作中讲的是另一套。社会的不断发展确实造成主流意识形态中一些矛盾内容的凸现,例如,如何协调集体主义理念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个人关系的冲突能否在理论高度提出若干可以平衡和化解此类矛盾的思路第三,还不够灵活。传统的革命与战争式话语仍占很大比例,执政党对于自身角色的转换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形式。[4]    总之,在与中国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长期存在多种社会意识相互碰撞、融合的情况,长期存在教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