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ID:40916575

大小:18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0

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_第1页
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_第2页
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_第3页
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_第4页
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激光拼焊板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传统工艺中汽车车身零件有两种成形方法:分离成形和整体成形。分离成形方法是将大型零件分成小型单个件分别成形,然后焊接成部件,其优点是可以根据各部位的要求选择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材料;缺点是需要更多的工装模具和设备的投入,制造成本较高,同时焊接总成的配合精度和整车质量也有所下降。整体成形法是用整体板料直接成形大型零件。主要的优点是工装模具和设备的投入大大减少,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缺点是必须对零件所有部位采用相同材质和相同厚度的材料,难以很好的实现结构优

2、化的需要。激光拼焊板技术激光拼焊板技术是基于成熟的激光焊接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加工工艺技术,是通过高能量的激光将几块不同材质、不同厚度、不同涂层的钢材焊接成一块整体板再冲压生产,以满足零部件不同部位对材料不同性能的要求。拼焊板工艺的出现解决了由传统单一厚度材料所不能满足的超宽板及零件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工艺性能要求的工艺问题。图1为分别成形、整体成形和激光拼焊成形生产轿车侧围外板的示意图。图1轿车侧围外板成形方法比较激光拼焊板的优势采用激光拼焊板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给汽车制造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

3、在:使整车零件数量大大减少,简化了点焊工艺,提高了车身尺寸精度减少了质量问题,材料厚度的可变性保证了对重要位置的强化等方面。图2所示为东风中型车驾驶室整体顶盖采用激光拼焊板成功进行生产的实例,图3所示为东风重型车分离成形后焊接的顶盖总成示意图。拼焊整体冲压比分件冲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模具投资由原先的490万元减少到360万元;减少了设备占用面积和操作人员数量;零件重量由于搭接面的减少而降低了0.55kg,材料利用率达到了相对最高的76.8%,材料消耗减少了5.33kg/辆。图2中型车一排半驾驶室

4、整体顶盖图3重型车标车前后顶总成激光拼焊板的冲压成形工艺性拼焊板使用的技术问题,最主要的是由焊缝区组织变化所造成的成形性能下降和焊缝移动等因素引起的工装制造难题。1.拼焊板的冲压成形性能对拼焊板成形性能的研究表明:(1)激光焊接后的焊接接头部位强度比母材部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厚度比率的变化对强度的影响没有材料等级比率变化影响大,不同等级材料的焊接接头强度主要取决于低强度等级的材料。(2)焊接接头部位成形性能比母材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随拼焊厚度差异和强度差异的增加,成形性能降低。(3)对于不等厚拼焊板,

5、拉伸方向与焊缝方向相同时,拼焊板塑性变形能力明显降低,薄侧比例越小则降低越多。(4)拼焊板的拉伸破坏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当焊缝与拉伸方向一致时,由于焊缝的塑性比母材低,焊缝部位往往被拉断;二是当焊缝与拉伸方向垂直时,薄侧母材容易产生过量减薄而拉裂。此外,拼焊板在实际使用中不仅要关注其成形性能,还要考虑到其不同的料厚差异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如料厚差异较大或者性能差异较大的焊缝线应避免穿过小孔冲压位置(易导致小孔折弯或断裂)等。2.拼焊板的焊缝移动及其工艺对策焊缝移动是拼焊板区别于普通整板生产的根本因素,

6、也是产品设计及工艺分析是否成功的根本。根据拉延工艺理论和相关的实验论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焊缝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主要取决于焊缝两侧材料强度比、焊缝位置以及拉伸压边力分布等。由于焊缝移动量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这就需要在焊缝处不等厚模面侧一定范围内设定料厚空开面。空开面向料薄一侧空开,压料面区域空开相应较大,凹模凸模对应处相应较小。采用夹紧装置可以明显改善焊缝移动程度,使得焊缝移动量减少72.6%~84.9%。实际的车身覆盖件设计中,也可以在产品结构可能的情况下,在靠近焊缝处设计合理的加强筋等结构,通过模

7、具结构先成形焊缝部位从而控制焊缝的移动。除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控制和减少焊缝移动之外,还应该在焊缝移动区对模具结构采用合金镶块等措施控制型面的磨损和拉毛。3.焊缝移动的CAE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应用CAE手段对拼焊板的焊缝移动规律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这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也为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4为中型车侧围内板拼焊生产的CAE分析结果,它清晰的反映了各部位的焊缝移动量及整体拉延状况等。图4拼焊板整体冲压CAE分析结果中型车侧围内板拼焊位置的确定及其对成本的影响图

8、5为中型卡车驾驶室侧围示意图,分别由料厚0.75mm的侧围角板和料厚1.6mm的侧围内板组成,分界线为图示的弯延曲线。最初工艺为两个零件分别成形再焊接成整体。按该方案相应的冲压排样及材料利用效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该方案的缺点是材料利用率极低,分别为36.2%和43.9%,同时零件生产工艺性也较差。考虑到两件的装配关系,初步判断如采用拼焊方式生产将有效改善产品工艺性和降低成本。图5中型卡车驾驶室侧围图6分件生产排样及材料利用效果1.焊缝位置的选择激光拼焊产品的设计意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