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孙桂霞)

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孙桂霞)

ID:40932268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11

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孙桂霞)_第1页
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孙桂霞)_第2页
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孙桂霞)_第3页
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孙桂霞)_第4页
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孙桂霞)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孙桂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德育中“公德与私德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西岗区兆麟小学社会公德是衡量一个国家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正确认识什么是公德,什么是私德?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保障。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而博爱大于私爱。公德证明的是社会人的责任,私德只是个体人的。只为自己活着的人未免渺小,为他人和社会活着的人才是高尚的人。私德以修身,公德以成就社会文明。没有公德的社会,私德也难以得到保障,这是树木和

2、森林的关系,大气候比一棵树显然价值意义重大许多。作为基层学校,要正确把握公德与私德内涵,探索培养公德与私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整体架构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认知水准什么是公德?什么是私德?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正确把握公德与私德的内涵,是培养公德与私德的关键。公德、私德这对概念是梁启超先生在1902年写的《论公德》一书中提出的,他是这么说的:“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谓之公德”,”而陶行知则认为:“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是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为

3、重要,私德是公德的根本。”通过开展校园“公德与私德”大讨论活动,有助于提高师生对公德与私德的认知水准。我们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不同的层面,以身边的事情为例,讨论公德与私德的内涵,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讨论,我们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的道德风尚如何,对于人际关系、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要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首先就应该解决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也就是“私德”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调整一下德育教育的思路,既要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又要进行个人私德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系统。首先,我们要把一些

4、悬而又悬的诸如“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为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的具体行动,把“修齐治平”的起点,如:“爱亲、敬老、尊师、亲友”为内容的伦理教育以及以“修身克己”、“三省吾身”为内容的修养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好。其次,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代表的朴素社会观的教育,进行以“舍生取义”为核心的人生观教育,进行以自强不息为内容的意志品质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将更有效果。二、深刻剖析现状,全面进行分析当今的中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5、受社会的影响,他们更加务实、现代、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通过观察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减弱,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1.社会“公德心”淡薄。在公共场合下,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敬老爱幼、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比比皆是。2.道德思维存在模糊性和矛盾性。许多学生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的认知与判断存在有许多困惑与矛盾。大款、大亨、大腕被当作崇拜的偶像,金钱、别墅、宠物被看成辉煌人生的象征。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道德标准混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6、已很难讲清楚”,有的则认为“现在社会法制不健全,老实人总是吃亏”。综合来看,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取向杂糅,正确与谬误常常交叉并存。3.集体主义观念淡漠。自私、懒惰、缺乏社会责任感已成为相当数量学生的通病,他们崇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4.道德知行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道德动机基本正确,由于意志力不强,导致言行不一;第二种是因为不良的道德认识或情感动机而引起不良的道德行为,由于老师或集体的压力而说假话,言行

7、不一;第三种是道德认识基本正确,由于未掌握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而缺乏实际的道德行为;第四种是道德认识正确,但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的信念,因而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到。5.人生观、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产生扭曲。当代的青少年由于身在社会变革环境中,他们的思想、行为及个性心理特征等与其他时代的青少年有显著不同,特别是社会责任感淡化和社会公德弱化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总而言之,我们的学生独立性很强,他们可能没有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但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毕竟,

8、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现在我们的教师狠抓教学质量,分数渐渐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他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