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潘天寿等作品

张大千、潘天寿等作品

ID:40960268

大小:79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11

张大千、潘天寿等作品_第1页
张大千、潘天寿等作品_第2页
张大千、潘天寿等作品_第3页
张大千、潘天寿等作品_第4页
张大千、潘天寿等作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大千、潘天寿等作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潘天寿先生生平潘天寿先生,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1897年3月14日(旧历丁酉二月十二日)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北乡冠庄村。传统派世纪大师潘天寿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潘天寿先生自述每怀念昌硕先生诗、书、绘画、治印的卓绝而特殊的风格,为左右一代的大宗师,不禁有所怀念。“造险”与“破险”潘老的画所以能雄浑、奇特、磅礴、壮阔、富有独创性,给人以新鲜、惊异、振奋、向上

2、的感受,都和他的“造险”与“破险”的艺术表现有着因果的关系。潘天寿的书法壮美的艺术基调用“高风峻骨’四字,似乎更加恰当地概括了潘天寿先生绘画艺术的壮美基调。潘天寿绘画的这一艺术基调,可以说是传统绘画重骨气的审美趣味的继承和发展。高超的笔墨技巧他偏爱线条刚健厚重、古朴凝练、生涩老辣、稚拙。大师构图的特点古人作山水,却少搭配山花野卉为点缀,盖因咫尺千里之远透视,不易配近景之花卉故也。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历乱,其姿致之天然得势。潘先生对书法功夫很深,经常临读碑帖,兼长各体,包括文字组织结构不同的“字体”与后世艺术风格不同的某一家某

3、一派的“书体”。潘天寿谈艺录艺术这个东西是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强求相同。各民族、各地区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风格、形式、气魄,这是好的。如果都相同起来,那不是艺术而像机器生产。潘天寿绘画技法简析做一个真正出色的艺术家很难,做一个真正懂得艺术的欣赏者同样很难。在人们向理想的艺术殿堂憧憬追求的过程中,人,也就获得了精神的升华和超越。民族文化价值的自觉重温潘天寿画论,其间洋溢的对民族艺术未来前景的自信,让人感动。东西文化相交的结果,涉及到历史文化渊源、文化态势和民族心理。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诗书画印“四全”他的绘画作品体现了这一中国传统

4、绘画独有的美学原则。指画的杰出成就每条线条的画成,往往似断非断,似续非续,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或粗或细,如锥的画沙,如虫的蚀木,如蝌蚪的文字,如屋漏的痕迹,特具一种凝重古厚的意味。雨霁央视国际2004年05月08日14:17  潘天寿先生大约从1959年开始到1964年,接连画了好多幅巨型横幅的出色作品,而且题材,构图都比较接近,其代表作如《记写百丈岩古松》(1959)、《长春》(1961)、《雨霁》(1962)和《华光旦旦》(1964)。这里只对《雨霁》一画作些描述与分析。  画家在丈二的巨型横幅上通过对古松、巉岩、流泉、山花野草的描绘,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面,古

5、松老千刚劲如铁,虽有枯枝,但仍然黛色参天,郁郁葱葱。画幅右边岩石,形象奇特。在两块相呼应的巨石之下,置有几块棱角分明,富于变化的碎石,既把两块岩石连成一片,又表现了山洪在岩间冲刷的痕迹。整个画幅的结构颇具匠心。古松树身自中向左上角倾斜,树帽至树干则自左向右上倾斜,将势收回。树身及岩石的主要轮廓线,与自右上角来的雨后溪流,在相接未接之间。树身左边,溪流与岩石轮廓相交处留有空白以透气。由于主体重心偏左,画家在右边岩石靠边空白处题款,造成了整个画面的均衡。这幅画不只是大自然永恒和旺盛生命力的颂歌,而且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老文化的象征表现,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震撼人、

6、鼓舞人。  杨成寅文《记写雁璃山花》央视国际2004年05月08日14:25  雁荡山以及那里的山花野草是潘天寿先生一再描写的题材。这不但因为画家是浙江人,而且也因为雁荡山的巨石、流泉,山花野草,更与画家自己的性情相近,以雁荡山为画材更能表现他对自然美的热爱。潘先生关于这一题材的画计有:《灵岩涧一角》(1956)、《小龙湫一截》(1960)、《写雁山所见》(1960)、《记写雁荡山花》(1962),《雁荡山花》(1966),《小龙湫下一角》(1988)。  《记写雁荡山花》是潘先生把岩石和野花作为主体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杰作。潘先生说过,他的这种画好像是“短篇小说”,他

7、说自己不善于画大幅,画了大幅也只是画幅尺寸的放大,并不是“长篇小说”。这虽然是他自谦之词,但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他这一类作品的艺术特色。  《记写雁荡山花》,画的是雁荡山中的一个不知名的角落,这样的景致似乎那个山区都可以找到。潘先生从小生长在浙江省宁海县的农村,在小时割草放牛时,是会见到这种景色的。若没有少年时代的那种生活,他到了雁荡山中也许未必能从一块巨石和一些杂生在山岩间的野花中见到宇宙之广大,生物之茂盛,因此也不能从闲静幽寂的野趣中感觉到繁荣喧欢的意境。可以说,《记写雁荡山花》是画家数十年生活经历的集中的抒情写照。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