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

浅谈新课程改革

ID:41013173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3

浅谈新课程改革_第1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_第2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_第3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改革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初级中学陈耀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除了看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以及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外笔者以为下列两个因素也不能忽视,即,必须有一个好的氛围,一种好的心态。一、氛围自古至今,选拔人才、升

2、学的唯一标准是分数(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于是分数的高低便是一个学生好差的“试金石”,至于思维方法、创新能力、道德品质……在现实的分数面前都显得缺少说服力。于是对学生反复进行分等。实验学校、实验班……等应运而生。在这种分等的制度下,总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因年复一年屡遭学业的挫折、失败,而厌学、逃学或辍学;他们不但心灵被伤害、性格被扭曲,甚至还会被逼到犯罪的边缘,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教师则“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分数说明一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

3、“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有了“××名题、××兵法、××精选”等资料的涌现。某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末位下岗”的奇招:每年都要将一定的名额下达到各个学校,待期末统考后,凡所教班级、所教学科“一分”(平均分)“二率”(优秀率、及格率)居本校末几位的,将被处以“待岗”或“下岗”。弄得人心惶惶,舞弊成风,结果适得其反。试想,在这样的以分数论英雄、分数便是命的氛围之下还会有老师能潜心作这个新课程改革吗?还有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老师并积极地配合老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吗?一旦效果不好,教师可以总结成败得失重新再来,而学

4、生不可以重来,这将意味着他失去了上名牌中学或名牌大学的机会,也许因此而使他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自己本应有的大好前程……。二、心态鉴于前述的氛围及对新课改的肤浅理解、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平时的上课中还是老方法、老习惯,只有在教研活动时能看到似乎有点儿“新课改”味道的课。在参加这些活动后发现很多教师的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以数学课为例):㈠流于形式,为套“模式”而做大家知道,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为此,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模式

5、、“实践活动”模式、“讨论交流”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只要“模式”套得完整,模仿不走样的课便是好课。下面分别以套“模式”而在上课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展现给大家,第4页共4页但愿各位能从中“悟”到点什么。⑴套“讨论交流”模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⑵套“实践活动”模式“实践活动”模式,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6、有目的地设计的教学环境。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一时间,好多老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

7、兴趣。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

8、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