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

ID:41141392

大小:92.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17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_第1页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_第2页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_第3页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_第4页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背景摘要通过阅读前人们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大量研究成果,综述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基本特征以及成矿地质背景,着重介绍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概念、控矿因素、成矿动力学、流体与金矿化的作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关键词韧性剪切带控矿因素成矿动力学流体与金矿化的作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概念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自8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重视,并提出了“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概念,这一理论在198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金矿国际讨论会上得到了强烈的反响。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也称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或含金剪切带型金矿,是指受

2、韧性和韧-脆性剪切构造体系控制的矿床,既包括传统的含金石英脉,也包括由各类岩石破碎蚀变形成的浸染型矿床。金矿化是在长期的剪切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剪切作用不仅是控矿因素,而且是重要的成矿机制[1]。2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控矿因素2.1控矿构造剪切带的分类 根据剪切带的规模可以分为一级和二级构造。一级构造是切穿地壳的区域性大型构造带,长度一般大于100km,常控制小型侵入体的分布;二级构造是一级构造的次级单元,长度一般在1~10km,宽数cm至数百m,其分布及运动方向受一级构造制约[2]。根据剪切带中岩石的变形特征,可以将剪切带分为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和脆性剪切带

3、,它们形成于地壳的不同深度。大型剪切带的深部为韧性变形,岩石发生糜棱岩化和强片理化,两盘有显著位移,但在填图规模上无不连续界面;浅部为脆性变形;中部为脆-韧性转换带。对于长英质岩石而言,在正常地热梯度下,脆-韧性转换带的深度为10~15km[3]10。韧性剪切带和脆性剪切带除了在同期变形中因构造层次不同发生空间转换外,还可以在不同变形期中相互叠加,如早期的韧性剪切带抬至地壳浅部后,可以叠加脆性变形[4、5]。F.Robert和A.C.Brown[6]还进一步将剪切带内的裂隙区分为剪裂隙和张裂隙。在陡倾逆冲剪切带内,剪裂隙产状近于竖直,主要位于剪切带的中部,上下盘沿

4、剪裂隙发生滑移;张裂隙产状近水平,是由上下盘岩石相对张开而形成的。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总体展布受一级构造制约,但往往具体定位于二级构造内。B.N.Eisenlohr和D.Groves[2]认为这是由于二者物理化学条件不同造成的,一级构造是流体流经的通道,是高温带,有利于金的溶解;二级构造温度较低,利于金的沉淀。含金剪切带常具有韧性与脆性变形的组合特征,对此,R.H.Sibson等[7]、E.M.Cameron等[8]认为金矿形成于脆-韧性转换带位置。R.H.Sibson等用断层阀模式解释成矿机理。E.M.Cameron等认为大型剪切带下宽上窄,脆-韧

5、性转换带象咽喉一样,流体从韧性带到脆性带时,压力的突然降低是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李德威[4]基于对扬子地台南缘及板内变质核杂岩滑脱带中含金剪切带的研究,提出了与上述观点不同的认识,他认为大多数含金剪切带是由韧性剪切带经抬升叠加脆性变形的结果,这可能反映了本区成矿的特点。2.2赋矿岩石虽然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可以产于几乎所有的岩石中,但不同岩性的产出机率非常不同。太古宙地盾中的金矿绝大多数产于绿岩带内,赋矿岩石主要是拉斑玄武质火山岩,其次为中性至酸性侵入岩、酸性火山岩、超镁铁质岩和含铁硅质岩。如安大略红湖区绿岩带中的金矿有95%以上都出现在科马提岩—拉斑玄武岩层中[9]

6、。B.N.Eisenlohr等[2]强调赋矿岩石具有高Fe/(Fe+Mg)比值,其抗张强度相对较低。元古宙金矿主要与陆内盆地环境有关,非造山期岩浆作用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10]。显生宙金矿主要赋存于浊积岩内[11]。容矿岩石普遍经受了浅—中等变质作用,大多数为绿片岩相,少数可达角闪岩相。含金石英脉是含金剪切带的一种特殊情况。含金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类既包括脉状金矿床又包括一些层控浸染型金矿床的、以剪切作用为成矿机制和控矿因素的金矿床。10M.博纳梅宗等经过3年对100多个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进行的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是金矿化对老的和遭到破碎的无矿石英脉进行浸染

7、而形成的。这些矿床看似简单,却被不恰当地划成了脉型矿床(如加章大红湖区绿岩带中的脉型矿床。魁北克省的西格玛金矿;美国密执安州的罗佩斯金矿以及澳大利亚和印度的一些前寒武纪金矿床等[21、22]),实际上它们并非由矿石充填裂隙而成,而是无矿老石英脉被晚期含金矿化浸染的结果。矿化是因剪切构造作用形成的,呈叠置方式或切割老的无矿石英脉的方式产出。因此,传统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只代表“含金剪切带”这一至今对其认识还比较差的矿床类型的特殊情况。与年轻山脉具有极其复杂的硫化物共生组合,且脉石通常富Fe,Mn碳酸盐的含金~银脉相反,这种含金石英脉的硫化物共生组合极为简单,其“脉

8、石”是由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