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 (7)

记念刘和珍君 (7)

ID:41173447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8

记念刘和珍君 (7)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 (7)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 (7)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 (7)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 (7)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 (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目的一、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二、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  一、结合注释①介绍“三•一八”惨案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刘和珍烈士的事迹。教学内容与步骤:

2、对于鲁迅先生,我们大家已十分熟悉了,请学生回答。作者简介      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塑造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代表作:三部小说集,二部散文集,在初中时我们学过了他的一些小说和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纪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文章?这就要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个了解,大家可以先读一下注释①,教师着重介绍以下几点:  (一)一九二六年,我国的北方还在军阀政府的

3、统治下,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皖系头子段祺瑞。当时占据着东北的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关内进军,遇到了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便公开出面,在三月十二日派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入天津附近的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三月十六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借口维护一九○一年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并组织起新的“八国联军”,准备武力进攻。三月十八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后又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卫队开枪镇压群众,群众死四十七人,伤一百五十余人,造成“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烈士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 

4、 (二)“三•一八”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诬陷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同志等)盲目地引入“死地”。  (三)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任教并编辑新文学刊物。面对反动黑暗的统治,他无比愤慨,对爱国的青年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

5、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二、整体感知,注意读音,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问题。1.学生听录音。注音:①洗涤(dí);②惮(dàn);③攒射(cuán)、尸骸(hái)菲()薄 浸渍()桀骜()黯()然凭()屋寥()落长歌当()哭殒身不恤()创造 攒射 通牒 碟片 蝴蝶 编辑  作揖 和蔼 必须;副词创伤 积攒  谍报 喋血      通缉  舟楫  暮霭必需:动词爆发:有突然而猛烈地发生,侧重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

6、事件;暴发:侧重突发性,多用于传染病、烘水。2.分析文章总体思路A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它和一般传记文是否一样,(不,一般传记是写一个人,本文是鲁迅先生借刘和珍,写一群青年为国为民,爱憎分明,见义勇为。二是一般传记是突出某人某性格、品格、才能等,本文非重事)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写了刘和珍?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归纳:文章中记叙刘和珍事迹主要在一、三、五段,记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毅然预定”全年的《莽原》周刊。第二件是参加女师大学潮斗争,“不为势利所屈”,对母校的前涂“黯然至于泣下”。 第三件事是“欣然前往”执政府前请愿而遭残害。B、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

7、写作缘由和目的)C、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D、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⑦热情讴歌赞颂。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重心不在记事而在于议论抒情,情感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