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

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

ID:4124865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_第1页
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_第2页
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_第3页
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_第4页
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014平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德育(少先队)暨传统美德教育论文、案例评选论文□案例□题目: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学校:姓名:联系电话:孔融让梨,你让不让?——小学德育案例小学德育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规定的德育教育的正式开始阶段。也是在为学生日后成长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德育教育虽然不是结业考试科目,但其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越来越多样化,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相反目前对学生评价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地被置于学生品德教育方面。一个人及时再有才华,若其没有基本道德,只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小学作为每个人

2、离开家庭的第一个集体,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良好性格与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这些传统美德当中,有很多的典故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时代感和现实性很强,《孔融让梨》就是代表,笔者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每一个孩子应该树立的道德准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树立的过程却也不那么容易,以下是两个笔者经历的真实案例。案例一:一、基本状况姓名:刘华(化名),性别:男,目前就读于三年级,不懂得尊重长辈。二、存在的问题就文化课水平来说,刘华同学是可圈可点的,不仅能够按时完成作

3、业,在学习当中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灵感,其性格也比较温和,与同学、朋友的相处也能做到比较融洽,但是笔者在对其家庭成员了解的过程当中却发现其父母对他并不十分满意,特别是她的父母不止一次的对笔者说过刘华对待长辈很不礼貌,这不仅经常让他们在亲友之间很没有面子,还为他的未来而担心。三、原因分析一个学习优秀为人和善的小男孩为什么在学校和在家庭中的反差如此之大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刘华对长辈的无礼貌呢?笔者通过对刘华本人和他的父母多次接触中,终于发现了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原来,刘华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的收入一直不高,在他很小的时候,为了补贴家用她的父母就离开他去外地打工,他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童年的

4、时光里用刘华自己的话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欺负他”“叔叔婶婶们总是指着他说笑”,这些笔者与他的父母核实的时候发现确有此事,由于家境贫寒,刘华又懂事很早,这就使他很小就开始明白因为家庭的原因所遭受到的嘲笑和欺负,并且在他的内心里这些都是由他的兄长和叔叔等长辈们给他带来的。这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长辈们给他带来的阴影,并且长久以来一直挥之不去。四、辅导策略针对他的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学校因素的影响。而家庭因素当中更多的又是来自于那些童年在他身边的长辈们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最忌讳的就是将这样的学生完全按照“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态

5、度交给家庭而置之不管。所以,笔者采取了教育和感化相结合的方法,教育,就是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美德的精髓内容,其中孔融让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笔者用这些经典的故事,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这个男孩去明白尊老爱幼的含义和我们为什么应该尊老爱幼等等。同时笔者还时刻注意用爱去感化他心中的那块坚冰,让他相信亲人之间的那种爱。当然,这些是笔者作为一名老师所无法单独做到的,所以笔者还经常与其父母沟通,以做到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共同帮助刘华的目的。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努力,刘华身上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刘华的心理阴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样,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也不是简简单

6、单的几个故事能实现的,需要的是让他感觉到亲人的真正的关爱和温暖,这种关爱和温暖是需要然他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感受到的,就像温暖的火融化寒冷的冰一样。当这种持续性的温暖让他真的感知道以后,他自然而然会回逐渐的敞开心扉,现在,这个小男孩已经能够学会与长辈更好的相处,性格也更加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更大的提高。案例二:一、基本状况姓名:李明(化名),性别:男,11岁,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性格过于自私。二、存在的问题李明同学在班级中是一名存在感比较薄弱的同学,平时不爱说话,学习中等,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特长,也不过多的与同学交流,但是也不会犯什么错误,属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了。但是,就在这个

7、很普通的学生身上,笔者发现了一些不易被重视但是却不能轻视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蛛丝马迹来自于两次的德育课课后作业,笔者留的作业是情景思考:在公交车上,只有一个空座位,这时候有三个老奶奶上车了,一个老奶奶坐到了空位上,另外两个老奶奶还没有座位,请问这时你该怎么做?几乎所有的学生回答的都是“我会让座”或者“别人让座的话我也会跟着让座的”,只有他一个人回答的是“我不让座”。第一次笔者记住了这个孩子,但是还没有特别在意,但是下一次的作业他就让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