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

ID:41351675

大小:160.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22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1页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2页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3页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4页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编号《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FoodMicrobiology课程编号12232202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选课□院级限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总学时80讲授学时46实验学时34总学分5开课单位食品科技学院开课系(室)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授课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执笔人雷晓凌审核人审批人修订时间二、课程简介食品微生物学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主要课程之一,为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安全

2、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水产食品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食品法规与标准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专业课。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学概况、食品微生物的形态、营养和生长特性、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机体免疫,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等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包括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及检测技术等。通过学习食品微生物学使学生掌握其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及检验技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和科研

3、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课程性质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主要课程,为很多专业主要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四、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学生修完该课程后,应熟练地掌握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长特性、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了解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机体免疫等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及检测等微生物实验技术。五、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序号章名学时授课方式授课手段1第一章绪论4讲授多媒体2第二章食品微生物

4、学实验技术2讲授多媒体3第三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5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4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2.5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115第五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1.5讲授多媒体6第六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6讲授、讲解习题多媒体7第七章微生物的代谢6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8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育种3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9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学4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10第十章微生物与机体的免疫3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11第十一章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12第十二章微生物与食品质量控制6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注:1.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5、、指导参观、课堂讨论、讲解习题等。2.授课手段:板书、多媒体、视频、网络等。六、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发展与展望;原核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伯杰氏手册》简介;《系统手册》提要。(2)理解微生物的分类。(3)掌握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与食品(包括食品生产与安全);微生物的命名。【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第一节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与食品(包括食品生产与安全)第二节微生物的发展与展望第三节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四节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伯杰氏手册》简

6、介;《系统手册》提要。【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2)难点: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二章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分离微生物菌种的初步鉴定;微生物观察技术;微生物群体肉眼观察。(2)理解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常用器具及接种室的灭菌;无菌操作程序;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法;选择培养分离法;显微镜个体观察;不同显微镜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显微观察标本的制备。(3)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技术,接种和培养;分离;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接种操作;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法。【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第一节 微生物的研究技术,接种和

7、培养;分离;观察和鉴定第二节无菌操作技术,常用器具及接种室的灭菌;无菌操作程序;微生物的接种操作11第三节 分离纯培养技术,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法;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法;选择培养分离法;分离微生物菌种的初步鉴定。第四节 微生物观察技术,微生物群体肉眼观察;显微镜个体观察;不同显微镜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显微观察标本的制备。【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研究技术,接种和培养;分离;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接种操作;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法。(2)难点: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法。第三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放线菌的代表属;

8、蓝细菌繁殖;黏细菌、支原体、衣原体。(2)理解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及其应用;放线菌的繁殖;蓝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3)掌握细菌形态与大小;结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细菌的繁殖;细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