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采集与保存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

ID:4137652

大小:2.21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7-11-29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_第1页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_第2页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_第3页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_第4页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绪论一、临床检验(clinicallaboratorytechnologyorscience)又称实验诊断学,就是通过实验室的各种检查方法,包括感官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以及自动化仪器检查等,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检查、分析,以获得病原、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二、临床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1、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临床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例:anemia依据: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leukemia依据:血象和骨髓象肾脏有实质性损伤的依据尿液中出现蛋白、细胞管型问:tumor?2、为分

2、析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在疾病过程中,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3、为预防疾病提供资料如血象和肿瘤细胞学的普查等三、临床检验的一般方法1、目视检查直接观察标本:颜色、透明度、性状,有无凝块或寄生虫2、理学检查液体的相对密度、血液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积等病理变化3、化学检查定性和定量检测标本化学成分的病理变化4、显微镜检查观察有型成分的数量和形态5、自动化仪器检查电子技术、程序控制的发展四、学习临床检验的目的和要求1、理论联系实践2、操作要求3、检验结果必须和临床表现结合4、检验人员的医德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液学检查:反应造血系统本身、机体

3、全身或局部病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疗效、预后的观察只能反应疾病某一方面的情况,不能认为是病程的全部反应;不同个体,对同一影响有不同的反应,或也可对不同影响产生相同的反应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毛细血管采血法部位: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人员视情况而定。b.所用器材:采血针、吸管c.采血步骤及注意事项2、静脉采血法部位:主要是肘静脉。还可以在:手背部手腕部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检验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c.采血步骤及注意事项两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比较毛细血管静脉血缺点限制了重复实验和追加实验,标本量少,局部炎症可得假结果,组织液可混入不同抗凝剂的使用

4、,改变血液性质,影响有形成分的形态优点价廉、快速、操作简便,标本可直接测定标本代表性大,无组织液影响,适于临床研究,可重复实验和追加其他实验常用血液标本抗凝剂 及其使用选择1、柠檬酸钠(枸橼酸钠)a.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使用方法配成109mmol/L的浓度和血液1:9106mmol/L的浓度和血液1:4化学名:3-羟基-3-羧基戊二酸(三钠盐)c.适用范围:止血学检验、血沉、输血保养液(毒性小)2.草酸钠(乙二酸的钠盐)a.抗凝原理:草酸钙沉淀b.使用方法草酸钠0.1mol/L和血液1:9c.适用范围:止血学检验3.双草酸盐抗凝剂a.抗凝原理:草酸钙沉淀使用方法:草酸钾0.8g,草酸铵

5、1.2g(100ml)与血液1:10(80°C以下烘干)适用范围:红细胞检验(红细胞比积、计数)不适于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4.肝素(含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抗凝原理:低浓度时抑制因子Ⅸ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还能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Ⅹ的作用;高浓度时阻断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反应。b.适用方法:1g/L浓度的肝素钠与血液1:10优点: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易溶血、能耐高温。适用范围:红细胞检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积)和多种生化分析5.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a.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b.使用方法:1

6、5g/L浓度EDTA和血液1:10适用范围: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小---血小板计数;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能---不易做止血学检验及血小板功能检验。物理方法抗凝:脱纤维蛋白:将血液注入有玻璃珠的器皿中,转动,纤维蛋白缠绕凝固于玻璃球,从而防止血成凝块。适用于免疫学检验和红斑性狼疮细胞检查。血涂片的制备技术血涂片的用途: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网织红、异常寄生虫检验。2.血涂片制备步骤:(手工推片法)将推玻片向1的方向稍抽回,当血液充满推玻片的宽度后,以一定均匀的速度向2的方向滑动。3.血涂片质量评价:均匀、厚薄、头体尾、边缘、两侧注意:血滴大,速度快、角度大----血膜厚细胞染色技术染料-

7、--生物学染色剂:将生物组织细胞和病原体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构。(一)、染料(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使生物学染色剂产生颜色和被染组织亲合。碱性染料:为阳离子染料,能接受质子,染细胞核的染料。如亚甲蓝、天青。酸性染料:为阴离子染料,能释放质子。主要有荧烷-氧杂蒽染料和偶氮染料两类,能结合细胞的碱性成分并染色,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成分等。3.复合染料:同时具有阴、阳离子型的染料如瑞氏染料(二)、细胞染色原理:一般以它们的物理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