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颐和园》(冀教)

【教学设计】《颐和园》(冀教)

ID:41436933

大小:95.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4

【教学设计】《颐和园》(冀教)_第1页
【教学设计】《颐和园》(冀教)_第2页
【教学设计】《颐和园》(冀教)_第3页
【教学设计】《颐和园》(冀教)_第4页
【教学设计】《颐和园》(冀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颐和园》(冀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颐和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

2、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教学难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示颐和园相关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相关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二、颐和园资料简介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帝花园和行宫,其前身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它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并于1888年

3、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依山面水,造景丰富,建筑集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指导分段朗读。2、根据拼音读汉字3、出示词语:大殿;走廊;耸立;葱郁痕迹;堤岸;栏杆;远眺;神清气爽;金碧辉煌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清爽:清洁,凉爽。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葱绿:(草木)青翠。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四、讲读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4、(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明确:又长又美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

5、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4.指导朗读。(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五、讲读第三段。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明确: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明确:佛香阁、排云殿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

6、: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明确: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

7、,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3)“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3.指导朗读(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

8、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六、自学第四段。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1.同学自由讨论。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3.每组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