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人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人

ID:41505356

大小:59.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6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人_第1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人_第2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人_第3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人_第4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的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梢,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是()A.调运快捷B.连接屮外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A[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在材料屮没有体现,故排除B、C、D三项。]2.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

2、,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导学号:97372050]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屮西文明在抵触矛盾屮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D[题干材料是强调西方物质文明一开始并不被上海市民接受,而一段时间后才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存在一个由不接受到逐步接受的过程。所以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故选D项。]3.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

3、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命运的变迁说明改革开放以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屮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水平,故选C项

4、。]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于路旁相近Z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酋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D[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己经在上海逐步确立,故选D项。]1.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

5、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A[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可知,这描述的是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它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选A项。B、C、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屮得出,故排除。]2.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咅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电报电信业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D.铁路运输A[航海事

6、业与“铁索”无关,且其吋效性很差,故B项错误;航空事业虽吋效性强,但是其也与“铁索”无关,故C项错误;铁路运输的时效性不强,也与空川“铁索”无关,故D项错误。]7•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巾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A.电车上述谕旨中的“电”是指()A.有线电报B.电话D.无线电报B[A项是交通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

7、约》签订后的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C项是有声通信工具,与题意不符;无线电报出现是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导学号:97372051]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在中国存在,这体现出中国近代物质文化的多元性、社会生活的包容性、社会生活的多

8、样性。A项“渐进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冲A挑战练]8.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酋方工业文明C.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D.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说一些中国人的愚昧落后思想阻碍西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