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

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

ID:41577430

大小:66.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8

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_第1页
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_第2页
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_第3页
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_第4页
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论纲摘要:中国古代戏曲传播研究可以沿着三个方向的维度来思考:一是政策禁令、商业因素、文化娱乐等传播动因的研究;二是表演、文本、文艺评点、文化存鉴等传播模式的研究;三是戏曲传播与异质文化的交融、雅俗文化的互渗和女性文化的发展等传播效果的研究。关键词:戏曲传播文化在戏曲传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发送者的艺术传播动因、戏曲讯息的载体符号形式、接受者的审美消费心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耍素集群。尽管由于传播过程中的循环性、协商性和开放性使得三个耍素序列本身的性质呈现出多元性,但不足以颠覆我们依据这个区分向戏曲传播史寻求对应要索并深入研究的设想。从传播学入手考

2、察中国戏曲,不但可以更好地描述中国戏曲传播的基本规律,也可以深入地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一、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动因研究戏曲艺术是以传播的方式存在和繁衍的,屮国古代戏曲的传播动因研究侧重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动因考察:第一,政治动因:政令禁制与统治者爱好冲突中的另类传播。戏曲与统治阶层的冲突,主要在于戏曲对于国家礼制建设方而的消极作用。戏曲本身的属性是具有鲜明大众文化特征的,会自动向大众审美欲望迎合,因此在任何一个时期也不可能完全不加禁制。但在戏曲传播史上却有着规律性的现象,就是对那些有真正艺术内涵和文化品味戏曲曲目的不合理禁制,往往从受众的对立面肯定了受限作品的审美价值。《西厢记》

3、《牡丹亭》等优秀剧作屡经禁毁却依然散发着长久的艺术魅力。统治者禁毁那些“诲淫”、“诲盗”等有碍社会风气的戏曲作品,其目的是为了凸显正统意识形态下的政教功能。第二,商业动因:商贾和商业因素的介入。戏曲对商人群体的吸引力,首先在于他们是主要的流动观众。宋代城市的勾栏瓦肆之中,商人是非常重要的消费群体。元代以后,一部分戏班子开始了商业经营,作家、演员和戏班成员本身的商业意识进一步增强,也成为兼有商人身份的艺人或者戏曲经纪人。明清时期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商贾们主动聘请戏班进行商业性演出,还有很多豪绅会豢养家班,或者集合戏曲名流从事重大的文化活动。戏曲的商品属性是戏曲的天然木色,也是戏曲传

4、播的基础动因之一。商贾豪绅们对戏曲传播的参与方式,以及商贾和商业意识对戏曲传播的影响,如演员的竞争意识,戏曲题材的“撞车”现象等,对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文化动因:教化冃的、大众娱乐与文人转型。戏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化和娱乐两个方面。在这个方面,统治者是许可甚至提倡戏曲传播的。宫廷演剧、神庙戏台演剧、节庆家班演剧、丧葬仪式演剧等,都是移风易俗、泄导人情的重要方式。即使大力禁毁戏曲的朱元璋也表示,“神仙、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不禁”o受众在从中获取高于FI常生活的文化信息同时,也部分地获得了审美享受。这对于美化政教、亲厚人伦、普及宗教、宣传戏班、流传曲目

5、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与商业性质的传播不同,这种传播更具开放性和公共性。二、中国古代戏曲传播模式研究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模式研究是传播学领域的共识和集体行为。这种研究通过不同模块、图形的建构,来统合某种现象的相关要素,从而对其做出清晰的描述和解释。模式本身所具有的内部逻辑使得它具有辅助思考的功能,有助于我们对逻辑上欠缺的环节新兴合理的假设和预测,引领我们对相关资料进行新的搜集和分析。中国古代戏曲的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U!种:笫一,表演模式:戏曲艺术的一度传播表演模式是戏曲传播最首要、最基础的一种传播方式。由于身体语言和唱腔表达的视听效果更具直观性,即吋欣赏与理

6、解是表演模式的长处和特质。表演模式的研究聚焦于剧作家、演员、观众三者Z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以演员为核心的唱腔传播、“科、介”传播、“角儿”传播等问题。表演模式是戏曲传播的开路者,使戏曲艺术迅速传播于民间并亲和于异族和异域观众,直到今天还是大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首要选择。笫二,文本模式:戏曲艺术的二度传播由于表演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文本模式成为戏曲消费的合理延伸。文本模式的研究聚焦于故事蓝本、案头剧木及读者传播之间的关系,并对恐怖、性爱、幽默等审美元素的传播特质进行探讨。戏曲的文本传播主要有抄本、刻木、选木、改编木等多种形式。此外,戏曲的传播形式还包括依托通俗小说等周边文艺样式进行的传

7、播。作为大众文艺形式的明清通俗小说,也是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普及了戏曲故事,传播了戏曲演出形式及曲目,也体现了读者对戏曲的共同兴趣所在。第三,文艺评点模式:戏曲艺术的三度传播当戏曲作品谢幕于舞台,退居于文本,其文学艺术方面的价值就需要专门化的学者来进行评定,这是文艺作品进入文艺史的必经途径。文艺评点模式的研究聚焦于批评家、作品、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当造型和情节所附着的美学氛围减弱,作品实践所蕴含的理论价值评定和发掘问题就成为核心课题。文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