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课中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修改稿

高三复课中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修改稿

ID:41715969

大小:54.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30

高三复课中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修改稿_第1页
高三复课中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修改稿_第2页
高三复课中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修改稿_第3页
高三复课中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修改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三复课中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修改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复课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1)••…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西安高新笫一中学丿寥传珠710075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耒知的事物。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耍重视索质教育,提高学牛思维品质。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就更加具体:考察学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这些能力的考察,都要求学生必须貝-有一定的思维方法。思维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类比思

2、维、顿悟等等思维形式。本文联系教学实例,谈谈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一、联系实例,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札I反而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是独辟蹊径,向反方向的思维路径。比如化学上的有机合成工艺流程的解决即是典型的逆向思维。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冇许多高考题,若采取逆向思维,会使问题简单化。例如2

3、013年上海卷22题:一定量的CuS和C11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和SO?)加入足®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A.9.OLB.13.5LC.15.7LD.16.8L本题是典烈的逆向思维考试题。从最末端的CuO逆向往凹推,得到两条逆向思维线路:线路1:CuO->Cu(OH)2-*CuSO4->CuS;线路:CuO->Cu(OH)2->CuSO4-Cu2S0回到了起点CuS和Cu2So再采取极端假设

4、法,设起点分别为纯净的CuS或Cu2S,又根据电子守恒和中值规则,即可解出答案:若混合物全是CuS,线路1,其物质的量为12.0g/80g•mol"=0.15mol,电子转移数,0.15X(6+2)=1.2moLNO和NO?两者体积相等,设NOxmol,NO2xmol,3x+xl=1.2,计算的x=0.3。气体体积V=0.6X22.4=13.44L;若混合物全是Cu2S,线路2,其物质的量为0.075mol,转移电子数0.075X10=0.75mol,设NOxmol,NO2xmol,3x+x1=0.75,计算得x=0.1875,气体体积0.375X22.4

5、二&4L,因此答案选A。氨气水再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29II(4)如果只提供如图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o对于这一问题,高考题中答案为: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显然,这是不全而的。我们完全还可以有逆向思维的做法,既然上文用了气体热膨胀的原理,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用气体遇冷收缩的原理,把烧杯中的水吸引上来引发喷泉呢?当诱导到学牛提出这个方案时,我们马上用冰水浸湿的毛巾代替上文的热毛巾实验,结果是:喷泉引发了!所以答案还可以是:打开夹了,用冰水浸湿的毛山将烧瓶捂冷,氨受冷收缩,压强

6、减小,将烧杯中水吸引上来,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逆向思维具冇普遍性,我们应当加大它的培养和训练;逆向思维具冇新颖性,还冇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二、联系实例,训练学纶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思维之一。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和独特性。例如2012年安徽高考题第28题(题干有删略)工业上从废铅酸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铅膏

7、(主要成分为PbSO4)发牛反应:PbSO4⑸+CO3^(aq)L^PbCO3⑸+SOjaq)。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Ch受热都易分解牛成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76.2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全部为PbCOs;假设二;假设三:c(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①定性研究:(略)22.421.0I>0200400温度度/°C②定量研究:取26.7mg

8、的干燥样品,加热,测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某同学由图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