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报录比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报录比

ID:4172982

大小:473.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9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报录比_第1页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报录比_第2页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报录比_第3页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报录比_第4页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报录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报录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简化技术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手机媒体发展的维度:1、基于通信产品的性质,提高通信的质量2、基于其首要需求是娱乐,手机要与潮流的数字产品功能对接。3、利用手机媒介平台的服务功能手机网民常用的五大手机媒体依次是: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音频,资费和推广成为这五大应用的瓶颈。手机报、手机门户、手机论坛、手机博客、手机电视等立体、综合手机媒体平台,并着力向手机客户端、微博客等新兴的基于手机无线网络的服务迈进。发展手机媒体要克服的瓶颈1、终端限制2、费用相对较高官方网址www.yumingedu.com

2、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3、缺乏符合手机传播要求的原创内容4、受众群体偏窄(手机媒体的读者是社会上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年龄层次在25岁到45岁,对新闻信息敏感的特定人群)5、赢利模式的迷茫目前,手机媒体在发展定位、盈利模式、终端、数字版权、管理政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瓶颈。从政策上看,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政策上受到国家的鼓励与保护。国家对于3G网络建设和《电信法》的推进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有利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短期内由于人们使用、阅读、收视习惯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局限,手机媒体尚不具备取代传统媒体的

3、绝对实力。手机媒体的发展还将面临主管部门政策调整、传统媒体争抢市场与目标受众、运营商利益权衡、技术创新与突破等众多问题,但其发展仍然值得期待。流媒体在手机媒体上的使用使之日益人性化手机媒体的发展导致社会控制的弱化手机用户的娱乐化消费心理非常时期的手机用户行为特征:手机即时性、移动性等特点使得短信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传播内容简洁、明确,从其传播特点来看,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在传播事件中没有明确的主导者,传播活动处于一种自发组织的状态,信息可以犹如核子裂变一般迅速扩张传递,任何一个传播系统内的个体即是受众又可称为传播者——谣言传播。官方网址www.yuming

4、edu.com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批判观点:从通讯工具到文化消费认同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手机价格下降,资费降低,内容服务商还通过各种增值服务吸引手机用户。对消费者行为和顾客价值的关注也成为业内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手机的社会化影响:印刷媒介的发展和电子媒介的兴盛,把现代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却将童年置于濒临“消逝”的窘境,这是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的结论。传播媒介和传播环境使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界限消失了。童年的消逝带来了成人化与社会化的加速。媒介选择与文化认同:形态多样的外观,风格迥异的彩铃

5、,这种象征性符号使手机充满了有关购买、使用和交换它们的用户的各种意义,因为它们与社会身份的建构紧密相连。手机的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一种符号消费,提供身份的彰显和情感的满足。商业性与公共利益的权衡:服务商和运营商必须尊重这样的一个事实,即手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公共网络,虽然它归私人所有。通过手机媒体的推广,构成一个交互式公共信息平台,营造一个以媒介为载体连接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公共领域,使每个人获得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不断拓展的手机市场中,需摆正公众消费利益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因为手机不仅是一个交流工具,也是一种应为所有公民所享有的媒介。手机与社会关系:个人中心社

6、会网络,弱关系扩张,强关系则被相应削弱。社会不稳定性增加。官方网址www.yumingedu.com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手机的游戏性:娱乐化发展趋势明显:图铃下载,彩信,调频收音,MP3,数码摄像,移动QQ,游戏等娱乐应用呈爆炸性增长。影音娱乐应用等延伸功能成为市场增量的主要因素。手机游戏:释放压力,通过消费,实现自我、文化认同和社会关系。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里说:“传播的最高表现并不在于信息在自然空间内的传送,而是通过符号的处理和创造,参与传播的人们构筑和维持的、有意义的、成为人的活动的制约和空间的文化世界。”互联网

7、网络传播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数字化信息为载体的新型传播方式,是非线性传播。由互联网还衍生出许多旧媒介的新形式,如电子报纸、网络杂志、播客、网络电视、博客等等。它们的出现充分显示出互联网所具有的高度的包容性。网络传播兼具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等层次,是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元媒体、宏媒体。网络传播/新媒体的特点:数字化媒介资源丰富化,信息容量巨大多功能:分享信息,娱乐,教育,商业多媒体化带来的媒体功能的融合:文本、图像、声音、视频,超链接:非线性传播,星状网络(多对多)交互性:双向性,互动性强(传受一体化,兼具大众传播和多种传播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