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ID:41907319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4

2011-2012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1-2012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1-2012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11-2012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11-2012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2012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指定位置。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②一般而言

2、,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③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天道”,一个侧重“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

3、,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④“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例如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的现实理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⑤孔、老之后的两千

4、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其间,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互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特点。同时,佛教的传播又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纷繁复杂的思想中,儒道的互补始终是最基础的。⑥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特点。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良、恭、俭、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继承。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

5、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而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意义。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精神和经济规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1.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

6、与人关系的思考,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与温、良、恭、俭、让。B.儒家的理想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又将其应用到治国之术。C.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取长补短,融入现代意识,重利而不轻义。D.对个人,儒家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对社会,则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2.下列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B.道家思想往往引导人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这有利于调节紧

7、张的心态。C.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思想,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不能简单接受。D.《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对社会多持批判态度,是“有所为”的体现,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道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这使得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B.唐太宗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源于儒家,“抑情损欲,克己自励”来“安人宁国”则来自道家。C.老子侧重“人道”,孔子侧重“天道”,儒道虽各有侧重,但实际上它们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D

8、.要立足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