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9) -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9) -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ID:41938136

大小:1.15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5

上海市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9) -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1页
上海市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9) -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2页
上海市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9) -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3页
上海市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9) -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4页
上海市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9) -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9) -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九)(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一卷分叉部分考生注意:分叉部分A组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组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考生可以任选A组、B组试题,但不能交叉答题。若考生同时选做A组、B组试题,阅卷时只以A组试题记分。A组题(适合一期课改考生)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下列能体现统一王朝恢弘气势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精神面貌的是()①巨龙般的万里长城②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③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④世界上最早的

2、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1.A2.历史上有一位人物,愤于当时元老把持中央,大臣不思进取的局面,提出改革措施:“一、裁制诸王国。二、捍御匈奴。三、教育太子,尊礼大臣。四、阐扬文教,转移风俗……”此人应是()A.董仲舒B.贾谊C.李斯D.魏征2.B3.“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唐代诗人杜甫)诗句反映了作者当时处于右图中的哪一时期()A.①B.②C.③D.④3.C4.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所体现的唐朝文化的特征是()A.影响巨大B.世界领先C.高度繁荣D.兼容并蓄4.D5.清代赵翼有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它涉及哪一个历史

3、人物()A.周公B.周世宗C.安禄山D.赵匡胤5.D6.中国是航天技术的故乡,“火箭”是今天航天飞行器的雏形,其广泛运用的时代是()A.三国B.隋C.唐D.宋6.A7.下列是一组历史图片,请根据这些图片的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主题()第13页共13页A.中原政权历来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B.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具有向心力C.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和巩固D.中原政权平定边疆地区分裂势力7.A8.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灌溉工具,其名称和开始使用的时间是()A.桔槔春秋战国B.翻车三国C.翻车唐朝D.筒车唐朝8.B9.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

4、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赔款太少B.外国商品滞销C.清政府不听话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9.B10.“九一八事变”后,有一幅“穿和服的巨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的漫画。这幅漫画所表示的内容是()A.美蒋亲密关系B.日本与汪伪政权的亲密关系C.日蒋亲密关系D.日本帝国主义与伪满洲国的关系10.D11.右图是建国后出现的一张图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整风运动D.“文化大革命”11.B12.观察下表,导致1957年到1962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代1949195719

5、62197019801997粮食总产量(亿吨)1.131.951.602.393.204.93人均产量(千克)209263238289329400A.自然灾害B.政策失误C.工业和城市的畸形发展D.国际环境的变化12.B13.马克思曾经说:“资本主义的农业,其前提并不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恰恰是剥夺其劳动条件,即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下列史实符合上述论述的是()A.英国圈地运动B.俄国农奴制改革C.美国《宅地法》颁布D.法国雅各宾专政第13页共13页13.A14.有同学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前后作了一歌谣以便记忆“君权神授盛行,国王专横不减,查理一世筹款,克伦威尔揭竿

6、”,请按其先后顺序编排以下续写的内容()①资产阶级不满②专制国王被斩③丈人被婿所赶④查理二世重返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14.C15.“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15.B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16.当今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方兴未艾,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从一个角度反映着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概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西汉长安城平面图及北宋东京城布局图及城市景观材料二:《宋史

7、河渠志》记载:“唯汴水横亘(东京城)……,首承大河(今黄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西汉长安与北宋东京在城市功能上的共同特征。(2分)(2)对照西汉长安城平面图,说明北宋东京城的重大变化。(3分)(3)产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6.(1)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2分)(2)北宋东京城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商业活动已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可以沿街开市;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还出现了“通晓不绝”的夜市;城内还有娱乐场所——“瓦肆”。张择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