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复习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复习

ID:41974240

大小:61.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5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复习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复习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复习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复习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秋季学期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习题一.选择题: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匸确政府最终述是耍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了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Z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E.墨家C.道家D.法家3.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人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

2、了两T•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在刹那辉煌Z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黑家4.秦代“焚书坑儒”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木质问题是和同的,即()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5.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FI食灾变,则卜-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

3、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C.无为而治D.春秋人一统6.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冇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A.燔诗书,明法令B.罢百家,尊儒术C.立中正,定九品D.正君心,致良知7.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A.孔了B.孟了C.董仲舒D.朱熹9

4、.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某时期儒家学说冇这样一段描述:“它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肓口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最早造成上述影响的是谁的思想主张()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1().《汉书•艺文志》对先秦某个学派评论到:“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该学派为()A.儒家E.道家C.法家D.墨家11.某学者指出:“孔了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了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休现该观点的是()A.仁者爱人、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E•克己复礼、兼爱D.克己复礼

5、、非攻12从呑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D.“仁”的思想、郡县制13潼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口:以类合Z,天人一也。国家将冇失道之败,而犬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白省,乂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1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卜-对董仲舒新儒学

6、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新儒学融介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15.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A.肓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C.根植于占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16.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吋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壯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血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B.佛教开始在中国木

7、土化C.儒释道三教木同根同源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17.有学者认为,11世纪,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开始。因为此吋“中国精英界的人物与其唐代的先驱们Z间的区别,就如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与中世纪的人物Z间的差界一样。”对中国“文艺复兴”的解读可能正确的是A.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捉供了重要条件B.对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是其重要表现C.中央集权的弱化促进了学术自由化D.程朱理学的兴起发展为其重要内容18.理学对宋代以后的屮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