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

ID:15293713

大小:39.3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2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一、选择题。(共20题)1.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A.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B.民主与科学C.平等与博爱D.人性的解放2.上海师大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

2、和的思想3.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中体西用”A.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个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4.范文澜曾评价19世纪末的某运动:“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应该说,前进了一步。”这场运动“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是指A.伸民权设议院B.民主科学C.民主共和博爱D.实业救国5.左宗棠在为《海国图志》作序时愤然写道:“书成,魏子殁(死),廿(二十

3、)余载,事局如故。”这表明左宗棠A.否定《海国图志》的价值B.主张把“师夷长技”付诸实践C.变革政治制度的激进心态D.已认识到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6.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赢,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7.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人广泛接受民主与科学

4、思想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8.赫胥黎原著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A.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B.真实的反映了

5、赫胥黎的原著C.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9.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文学革命B.提倡自由平等C.弘扬传统文化D.否定西方文化810.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

6、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11.“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扶清灭洋C.师夷长技以制夷D.运动失败的必然性12.左宗棠说:“由于专心做科名之学者多,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他还说:“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

7、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这表明左宗棠主张A.废除科举培养实用人才B.学习西方技术弥补不足C.东西方文明应互相借鉴D.否定传统的义理价值观13.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A.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C.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14.1902年梁启

8、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