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理论

明代小说理论

ID:4197874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5

明代小说理论_第1页
明代小说理论_第2页
明代小说理论_第3页
明代小说理论_第4页
明代小说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小说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小说理论K明文人对小说的矛盾态度: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匸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而古今书籍,小说家独传,何以故哉?怪力乱神,俗流喜道,而亦博物所珍也。……至于大雅君子,心知其妄而口竞传之,旦斥其非而暮引用之。犹之淫声丽色,恶之而弗能弗好也。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夫何怪焉!”2、“剪灯二种”的序文与明初文人以文为戏的小说观:瞿佑。最早的传奇小说集。烟粉灵怪。瞿佑序、凌云翰序。李昌祺《余话》。各篇序文的理论中心是“以文为戏”的小说观。李昌祺《剪灯余话自序》说,他的书稿被曾聚偶然看到,“乃抚掌

2、曰7兹所谓以文为戏者非耶?”王英《剪灯余话序》¥昌祺所作之诗词甚多,此特其游戏耳。”(1X文人创作小说是借以自遣。(2传奇小说的写作给文人提供了试笔逞才的机会;(3传奇小说对于读者则可以资谈论,供笑语。(1),文人创作传奇小说是自我消遣。韩愈《毛颖传》“以文为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李商隐的《杂纂》f俚俗常谈鄙事,可资谈戏,以类相从。”马端临《文献通考》说《杂纂》“用诸酒杯流行之际,可谓善谑。其言虽不雅驯,然所诃谓多中俗病。闻者或足以为戒,不但为笑也。”作者:落魄文人,遭贬闲官。明初文人的创作心态也是如此。刘

3、敬《剪灯余话序》1此特以泄其暂时之愤懑,一吐胸中之新奇,而游戏翰墨云尔。”李昌祺自己说:剜余两涉忧患,饱食之日少,且性不好博弈,非藉(木者)墨吟弄,则何以豁怀抱、宣郁闷乎?虽知其近于滑稽谐谑,而不遑恤者,亦犹疾痛之不免于呻吟耳,庸何言哉!”“若余者,则负遣无聊,姑假此以自遣,初非平居有意为之,以取讥大雅,较诸饱食、博弈,或者其庶乎?”在这种心境之下,传奇小说的写作,成为与当时的统治者保持距离的文人一种软弱无力的反抗的表示,成为文人心理消遣慰藉的方式,作品可能接触某些社会真实,但难以有很高的思想价值。(2X传奇小说是文人试笔

4、逞才的机会唐代传奇小说创作与当时进士行卷的风气有密切关系,传奇是当时文人逞才的一种方式。明初文人也借传奇小说以骋其笔力,展其才思,虽然与八股科举已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瞿佑序说,写作传奇是“习气所溺,欲罢不休”;李昌祺序说f虽奔走埃氛,心荒志落,然犹技痒弗已。”宋代的赵彦卫《云麓漫钞》说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这种文学体制的确在八股程式规范之外,为文人提供一种驰骋才情文笔的好机会。桂衡序说,瞿氏“游其耳目于词翰之场,闻见既多,积累益富。恐其久而记忆之或忘也,故取其事之尤可以感发、可以惩创者,汇次成篇,藏之箧

5、笥,以自怡悦,此宗吉之志也。”这又使他们对作品故事的曲折、语言的清丽、结构的变化等方面的兴趣超过了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兴趣,因此显得纤巧雅致,而立意不高。(3X传奇小说可以资谈论、供笑语。传奇小说不及可以作者自娱,还可以用来娱人。曾说,“近时钱塘瞿氏,著《剪灯新话》,率皆新奇希异之事,人多喜传乐道之,由是其说盛行于世。”又说《余话》“读之者莫不为之喜见须眉,而欣然不厌也,又何其快哉r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以文为戏这个命题,涉及作家的创作态度、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社会作用,在这几个方面,它同正统的文学思想都不甚相合,是对正统文学思想的偏

6、离。当然他们不可能想到反对道学家的文学思想体系,只是以软弱的姿态,调和的方式作一些修正。它以较为温和的合法方式,替小说争一席之地。《新话》、《余话》序文对于传奇的认识凌云翰把唐人传奇分为两类[昔陈鸿作《长恨传》并《东城老父传》,时人称其史才,咸推许之。及观牛僧孺之《幽怪录》,刘斧之《青琐集》,则又述奇纪异,其事之有无不必论,而其制作之体,则亦工矣。”当然有的人对虚构的意识是认识不足的。王英说,“言之泛滥无据者置之;事核而其言不诬,有关于世教者录之。”对于传奇小说的语言特点,大家的认识较为一致,即曾所说:浓丽丰蔚,文采烂然:

7、不过这还只是用散文的理论来评论小说语言。对长篇小说特征的初步认识1、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弘治),长篇通俗小说第一篇专论。论正史“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等等作用,然而,“史之文,理微义奥”,“不通乎众人:前代野史评话,则“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论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考诸国史”,“留心损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誉录,以便观览,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岀处臧否,一

8、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胸矣。”“读到古人忠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至于善恶可否,皆当如此,方是有益。”2、修髯子(张尚德)《三国志通俗演义引》:史氏所志,事详而文古,义微而旨深,非通儒夙学,展卷间,鲜不便思囤睡。故好事者以俗近语,隐括成编,欲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