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项脊轩志》(粤教)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粤教)

ID:42069184

大小:232.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粤教)_第1页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粤教)_第2页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粤教)_第3页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粤教)_第4页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粤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粤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项脊轩志》◆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善于拮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学习本课,注意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

2、、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2、领会细节,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

3、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一座房子因为有了人,才有了故事,因为有了故事,才让人感念。项脊轩也一样。小小的项脊轩承载着归家太多的往事。归有光的内心也许永远有着一份不堪触摸的酸楚。今天就让我们凭借《项脊轩志》这篇文章继续走近项脊轩,走进归有光孤落的内心世界。二、知人论世: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

4、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江上,读书讲学达二十余年之久,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隆庆四年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三、解题:《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故名;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追念祖先的意思。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志,记。四、整体感知(一)听录音范读,解决

5、生字词。(二)学生自由朗读。(三)梳理结构:1、找出本文过渡句。明确:第二自然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承上启下,衔接自然。由喜而悲,转为怀旧。2、划分全文的段落。明确:第一部分(1—3),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第二部分(4—5),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感情。3、理出抒情的线索明确:全文抒情的线索为:喜—悲—喜—悲。五、研习第一段:1、对照注释阅读第一段,

6、指名朗读第一段内容。2、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景。3、修葺前的项脊轩有哪些特征呢?明确:小、旧、破漏而又阴暗。写它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写它旧:“百年老屋”。写它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写它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4、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

7、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5、这样的小屋经过作者稍作修葺后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明确:(不漏、不暗)“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院子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6、修葺后的小屋有着怎样的环境?明确:幽静、幽美。具体表现在:“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7、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作者是怎么说的?明确: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

8、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8、读背第一段讲读至此,让学生掩卷而思,品味作者感情,并自由地朗读课文第1段,直到能背出为止。最后集体背诵一遍。六、课堂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