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

【教学设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

ID:42090621

大小:113.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教学设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_第1页
【教学设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_第2页
【教学设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_第3页
【教学设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_第4页
【教学设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材分析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来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中要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要把学习过的生物学知识迁移到历史学习中来。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历史材料学习等方式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仔细探究。体验科学进步的过程。感知科技

2、发展的脚步。既能独立学习探究,又能交流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各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曾

3、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扫盲教育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文化素质极端低下中国虽然是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旧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为落后。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在农村中,数百上千人的村庄有个小学毕业的,就算个"秀才”了。因此,旧中国科学技术极其落后,几乎没有象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就只好到海外飘零。新中国成立时,全国6亿人口中80%是文盲,即6亿人口中有4亿多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有些农村地区,合作社里的

4、记账员识字不多,许多社员的名字、农具、肥料都写不上来。他们只好用画圈、画杠代替,时间久了,圈圈、杠杠满天飞,成了一笔糊涂账。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如果不识字,做睁眼瞎,就不能在文化上翻身。要改变现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扫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自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联合国还决定,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国际扫盲十年,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扫除文盲的工作。那么,我国政府又做了哪些努力呢?2、措施①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②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③1982年将“扫盲”写入宪法④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5、要》确立扫盲目标3、成就可以说我国的扫盲工作成就巨大,那么现在我国还有没有文盲呢?经过时间的推移,文盲的定义标准经历了一些变化。目前,联合国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专家估计,如果按照联合国目前三类文盲的划分,即使像我们的首都——北京这样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文盲数量也会超过百万人。目前,我国在巩固扫盲工作成果的同时,重点也将放在扫除功能型文盲上,努力在社

6、会推广普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学习现代社会符号。(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就是每个人在规定年龄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这是一种义务。如果说扫盲教育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就是基础教育,万丈高楼平地起,义务教育是人生基石,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句话就揭示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1、重要性2、措施: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义务教育除了得到了各种政策的支持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的辅助性措施。看P119插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这是著名的“大眼睛”苏明娟,全国“希望工程”形象大使,象征着千千万万渴望

7、读书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苏明娟象征着“希望工程”,“希望工程”了改变了苏明娟的一生。2002年9月,19岁的苏明娟被录取为安徽大学2002级新生。跨入大学校园意味着苏明娟多年的“希望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3、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重要环节——加紧普及义务教育4、成就:2001年1月1日,中国宣布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三)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1、发展历程体制僵硬,培养目标狭窄1958年“教育大革命”建国初参照苏联模式1961年开始调整“文革”期间遭受破坏1977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