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作业答案-0066杜甫研究

2017年12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作业答案-0066杜甫研究

ID:42132732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8

2017年12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作业答案-0066杜甫研究_第1页
2017年12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作业答案-0066杜甫研究_第2页
2017年12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作业答案-0066杜甫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年12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作业答案-0066杜甫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杜甫的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是指社会危机引发出来的人类主体世界焦心忧虑的一种思想意识。在社会发展时期,一些文人志士因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容易发现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不足而希望变革,并以诗文抨击社会现实,表现岀对人类社会的强烈忧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写下的大量诗篇中就充满了这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究其根源,是因为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终身奉行不愈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他内心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爱和责任所致.所谓“愤怒出诗人〃就是

2、这个道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无论是叙事抒怀,还是写景咏物,都是结合现实,其屮充满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贯穿他的一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晚年越是强烈、真挚。年轻的杜甫“归醉每无愁〃,是没有多少忧虑的,所关注的就是个人的抱负和功名的追求。自从他为求仕途人长安再次应试落第后,被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开始“十年困守〃的艰难生活,使他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国家的现状。白此,他的忧患意识也由个人前途的忧虑逐渐转为对国家民生的忧虑。诗歌中也

3、由“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转为“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他对唐玄宗盲目发动开边拓土的不义战争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深为担忧;他对清浊不分、贤愚不辨的黑暗政治忧心如焚:"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他看到大雨成灾,就忧虑劳动人民的苦难:“吁嗟呼苍生,稼穡不可救〃,他“一饭四五起,凭轩心力穷〃。面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成长为一位自觉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王朝陷入了战争的深渊,

4、使人民坠人了沉重的苦海。诗人杜甫也被卷入战争的乱离漂泊之中,他亲眼看到了安史叛军的屠杀焚掠,亲身经历了与民同难的艰险流离,亲自感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他的心更贴近了劳动人民,忧患意识更加广泛深刻了。诗人最忧虑的是安史叛军还未平定,四方盗贼仍是很多:“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乂担忧官吏不顾百姓死活而横征暴敛,引起人民的反抗:“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他希望有贤徳的官吏实行仁徳之治:“诛求多门户,贤者贵为徳〃。直到临死之前,诗人仍在忧虑:“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5、,无论是忧时忧国,还是忧虑民生,都有其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和社会根源。杜诗的忧时忧国,是从他"忠君“的儒家正统思想岀发,与国家前途命运的盛衰起伏密切相关的一种忧患意识。这种意识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非常强烈。例如:“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襟〃,等等。他的诗歌充满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与忧心,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针对玄宗的款武战争,他指出:“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他讽刺杨氏兄妹的荒淫生活,并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朝廷

6、欢娱后,乾坤震荡中〃。面对"安史之乱〃带來的国难,他唱出:“国破山河在〃的悲歌,鼓励朋友们“济时肯杀身〃、"临危莫爱身〃,他坚信“胡命岂能久,皇纲未宜绝〃,希望唐肃宗“再光屮兴业,一洗苍生忧〃。对那些搞分裂割据的叛将“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缨〃的行为他切齿痛恨,真切地表达了盼望国家安定统一的强烈愿望;杜诗的忧虑民生,是杜甫对社会动乱中生灵涂炭的忧虑,是他内心儒家“仁爱〃、“民贵君轻''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他长期接近劳动人民的结果。在他的笔下,描写了众多的人民形象:农民、士兵、织妇、船夫、渔父、负薪的女子、无

7、告的寡妇、被迫应征的老汉、提前服役的儿童,诗人不仅从多方而表现了他们的悲惨生活,而且述表达了他们的愿望要求:〃谁能叩君门,下令减租赋!〃“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杜诗屮广泛地反映了人民遭受的苦难,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在长安吋就指出:“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养活了这些剥削者。面对扩边战争给人们到來的灾难,他呼喊:“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在“三吏〃、“三别〃中,诗人一方面对劳动人民遭受“安

8、史之乱〃被迫服役的惨状哀痛不已,另一方面为了国家的安危又鼓励人们奔赴前线杀敌卫国:"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他在自己“幼子饿已卒〃的情况下,仍然〃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在自己的茅屋被风雨摧毁时,他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即使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是超越了个人生死利益的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忧虑。这已经超越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