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0066]1712西南大学网教课程考试大作业

杜甫研究[0066]1712西南大学网教课程考试大作业

ID:43244481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9

杜甫研究[0066]1712西南大学网教课程考试大作业_第1页
杜甫研究[0066]1712西南大学网教课程考试大作业_第2页
杜甫研究[0066]1712西南大学网教课程考试大作业_第3页
资源描述:

《杜甫研究[0066]1712西南大学网教课程考试大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2017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杜甫研究【0066】A卷大作业满分:100分一、杜甫的忧患意识。(50分)答: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焦心忧虑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这种意识往往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生命忧患(忧生)。在杜甫的忧患意识中,最为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而壮志难酬的遭遇使得诗人心灵时时蒙上时不我待的阴影,其忧生之嗟便带上了迥异于

2、其他忧生诗人的紧迫感。(一)杜甫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关心国事,时时不忘国家的兴亡,担忧祖国的前途命运,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热忱。他无比热爱祖国,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诗人的喜怒哀乐完全是和祖国的盛衰起伏相呼应的,从中突岀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之情。安史之乱中长安城沦陷,虽山河依旧,但是人事已非,诗人面对国家的破败不堪,对着三春的花鸟心痛得流泪,通过这常见的动作表达出忧虑国家、感时怀人的极其焦虑的心情。山河沦陷,他鼓励朋友们“济时肯杀身”“临危莫爱身”,他坚信“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希望唐肃宗“再光中兴

3、业,一洗苍生忧”。在投奔唐肃宗时自己不幸被叛军捉住,第二年当他从叛军手中逃脱时,写下了“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的诗句。这时的杜甫悲痛欲绝,为国破家亡的不幸流下热泪,为君王的蒙难深切伤痛,为世事的无常无比感慨。在兵荒马乱的战争时期,人人自危,他逃命尚且来不及,却仍抱着一颗心系国家的赤子之心去哭去行,这样强烈的哀恸之情又怎能不让世人为之动容。“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这诗句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患意识和对安定统一的强烈愿望。到了大历三年,已经58岁的杜甫登上了仰慕已久的岳阳楼。登楼赏美景,看到祖国江山的壮美

4、,诗人本来应该是充满豪情壮志的,但是,谁能想到既老且病的诗人关注的不是自己的身世之悲,而是北方边关的战事,他心系国家安危,为国家的多灾多难而叹息,发岀“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痛苦呻吟!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总是看到他在流泪,那是因为国破家亡给他带来的是锥心刺骨的痛啊!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痛苦的呢?(二)杜甫对黎民百姓的担忧杜甫关心百姓,对底层百姓的疾苦寄予了深切同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的诗歌非常广泛地反映了百姓的痛苦牛活及对民生的忧虑。如他看到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

5、而百姓们却挨冻受饿,甚至惨死街头时,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揭露贫富不均的严重阶级对立及民不聊生的现状;看到百姓被繁重的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发出了“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的呼吁;看到战乱死伤的残酷景彖,他写下了“积学生选题:一、杜甫的忧患意识。(50分)二、杜甫的批判精神。(50分)三、杜甫的政治理想。(50分)四、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50分)五、杜甫“忠君”的表现形态。(50分)答题要求:一、从以上五个选择中任选二题作答,每题50分,共100分。每题答题字数应在1000字以上。二、观点要明确

6、,可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但要自圆其说。三、论述要全面深刻,能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四、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五、严禁抄袭,否则后果自负。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看到人民在战乱中受尽苦难时,写下了“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等等。这些诗句都是対战乱中人民悲惨生活形象生动、具体真实的极其深刻的刻画。在动乱的年月,杜甫最关心的是民众的安危。杜诗中对悲惨世界的描写之多,确实是空前的,他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來关注这一问题。一部杜诗,让人无法飘逸轻松洒脱,也主要是因为他笔下常常发岀的是感天动地的

7、悲吟,画出的是血泪阑干、尸骨纵横的荒凉,是穷困潦倒的独叟、寡妇、老妪的众生相。虽然杜甫没有能力去解救人民的苦难,但他希望人民生活能够安定幸福,这种美好的愿望在他的诗歌中也时时流露。如“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表达了杜甫希望战争能够尽快结束,让农民能够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天下不再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的愿望;对侵略自己祖国的敌人,杜甫也能报以仁德之心,“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只要能制止游牧民族的侵略,就不要让更多的人失去生命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诗

8、句所体现出來的推己及人的思想,更是超越了个人生死利益的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忧虑。这已经超越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准则,他强烈的忧民责任感已超过了一般儒家思想要求。四、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50分)答:(一)忠君爱国1.对皇帝的忠诚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爱国思想和忠君交织在一起,根深蒂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