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课件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课件

ID:42147431

大小:194.7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9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先秦部分第一部分:考点总览1、社会政治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社会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3、思想文化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4、选修部分商鞅变法东方的先哲孔子第二部分:考点解读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1)奴隶社会:中国自夏朝开始正式进入了奴隶社会直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为止。社会的主要构成为奴隶主与奴隶两个阶层,奴隶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主要劳动者。(2)“父传子,家天下”:大禹死后传帝位给自己的儿子启,自此打破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度。君主职位的世袭制也自此开始。中

2、国最早的国家形成,伴随看一批象征看统治者权威的机构出现。例:监狱,警察,军队等等。2、商朝(1)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商王对于外服的控制力很弱。(2)神权统治:整个商朝的统治方式是巫师统治制度,商壬即为最大的巫师。商朝的统治者将神权与王权紧密相连。(3)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法制始于商朝。【例1】(2014•北京五中高考考前模拟卷)有学者认为:在

3、商王康丁之前,商王之子以“大子”、“小子”等称谓表示排行大小的区别,康丁以后,商王Z子以“大子”、“长子”等称谓表示主次、嫡庶之分。该学者的研究表明商代已经开始萌发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世卿世禄制3、周朝(1)宗法制:宗法制成熟于两周,周朝宗法制的核心为一一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为核心,分圭寸为表象。①内容:a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最重要;例:鲁国,燕国等)、功臣(齐国)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宋国)。注:楚国是先代古国,不在分封之列。b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赠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c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d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②影响:a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b后期:由于诸侯国势力H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③核心:血缘关系;土地。④分封制后期破坏原因:a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逐渐弱化。b土地分封殆尽,分封制丧失生存土壤。C生产力的发展使各诸侯国逐渐强大,而周王室自西周灭亡后逐渐式微。天子,诸侯卿大夫(3)礼乐制:礼乐制是维护周朝统治的文化制度,也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一种工具。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例

5、2】(江西师大附中三模)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缱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B、礼乐制度彻底瓦解C、“仁政”思想的消失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例3】(山两大学附屮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

6、、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二、社会经济(从刀耕火种一一铁器牛耕;从井田制一一土地私有)1、夏及原始部落时期(1)刀耕火种:是一种非常低下的生产方式。具体来说是用石制工具把树木伐倒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制工具翻土播种,收割。(自西汉以前,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这种耕作方式)2、商周时期(1)井II制:①性质:是一种贵族土地所冇制。②实行时期: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盛行,至于春秋开始瓦解。③概况:因道路与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隔成方块,因形状像“井”字,故称井田。土地为国家或贵族所有,世代传承,不

7、得买卖和转让。3、春秋战国时期(1)铁犁牛耕:①发展过程: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出现犁壁。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②影响:劳动工具的变革终究会推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经济基础的突破性进步终将会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先声,也在今后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土地私有制:①背景:•商鞅变法,“废井出,开阡陌”,彻底打破了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出制,取而代之的即为土地私有制。②种类:君主私有;地主私有(主要地位);自耕农私有。③认识: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

8、基木形态,军功赏赐与土地兼并是私有土地来源的主要形式,地主与(3)礼乐制:礼乐制是维护周朝统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