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T的放射性药物

ECT的放射性药物

ID:42161450

大小:169.7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9

ECT的放射性药物_第1页
ECT的放射性药物_第2页
ECT的放射性药物_第3页
ECT的放射性药物_第4页
ECT的放射性药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ECT的放射性药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ECT的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radio pharmaceuticals)是能够安全用于诊断或治疗人体疾病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有些是放射性核素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有些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物制品。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性质取决于两个基本成分: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和与之相结合的药物(被标记物)。通过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药物在组织器官中选择性聚集或参与生理、生化等代谢过程来达到诊断目的。在此,我们将重点讨论适用于SPECT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一、放射性核素适用于放射性药物的条件  放射性核素是放射性药物的

2、基础。ECT显像用的放射性核素必须通过注射、口服、吸入等方式引入体内。因此对这类核素的基本要求是对机体无害和易于体外探测。  1.能发射中等能量的γ射线  这是适用于SPECT显像的放射性核素的先决条件。由于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体外探测才能得以进行。γ射线的能量以100~400keV为佳。能量太低时射线易被机体所吸收,使得探测效率降低;能量太高则探测器的准直效果不好,降低了仪器的空间分辨率。此外,最好选用不发射或少发射生物效应较高的β射线的药物等,以减少人体的辐射剂量。  2.具有合适的生物半衰期    并

3、非所有能发射中等能量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都能作为放射性药物注入人体内,还必须具备合适的物理半衰期。只有半衰期在数十分钟至数天之间的放射性核素才能适合体内使用。    3.这些放射性核素应具有合适的化学价态和较强的化学活性  以便将它们制成供临床使用的各种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4.这些放射性核素本身以及它们的衰变产物对人体应是无毒无害的    若具有一定毒性,则临床使用的化学量必须控制在对人体无害的水平以下。    二、放射性药物适用于ECT成像的条件  绝大多数情况下,放射性核素和它们的初始制备状态尚不能直接用于E

4、CT显像,而需要通过一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将放射性核素的原子“引入”特定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这个过程称为标记。由此而后制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即为放射性药物。  1.具有良好的显像性能  良好的显像剂引入体内后,应在靶器官有特异性浓聚,而本底尽可能的低。此外,还要求显像剂在靶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浓聚率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说来,在靶器官与邻近的非靶器官之间放射性药物浓聚量的比值在5倍以上时,才能认为显像剂在靶器官的浓聚是特异性的。在阴性显像时,要求显像剂在病变部位不浓聚或很少浓聚,我们称之为

5、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而阳性显像时,则要求显像剂在病变部位的浓聚量多于或明显多于正常部位,我们称之为放射性浓聚。  2.具有合适的生物体内存留时间  放射性显像剂在靶器官中应有合适的存留时间,以保障体外各时相的探测足以采集必要的数据。在显像完成后,放射性药物应能较快地被从体内清除,即具有较短的生物半衰期,以减少受检者接受的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历经核衰变,其放射性强度或放射性原子数减弱或减少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生物半衰期是指由于生物代谢,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从体内排泄到原来引入量的半数所需要的

6、时间;有效半衰期是指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减少到原来引入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3.放射性药物的制备过程应简单、快速,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反应条件    最理想的制备方法是一步法,即预先将标记过程中所需要的除放射性核素以外的所有物质通过简单混合或使其产生预反应而制成放射性药物的半合成品药盒,需要标记时,只需要将放射性核素加入,即可一步标记成功。目前,已有数十种商品化的半成品药盒供给临床使用。   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放射性药物的稳定性

7、的含义包括:化学稳定性、辐射稳定性、标记稳定性和体内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放射性药物具有确定的较为稳定的化学结构,使其在制备过程和药物储存过程中,不易发生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变化,否则由此而生成复杂的副产物将影响药物的使用性能和有效使用期。    辐射稳定性是指药物对自身辐射作用的耐受能力。辐射自分解是影响放射性药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辐射自分解作用的强弱与放射性药物的比活性和射线的性质有关。比活性越高,射线程越短,电离密度越大,自分解作用就越强。    标记稳定性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或基团与化合物结合

8、的牢固程度,只有那些牢固的不易因时间、温度、介质等条件的影响而脱落的标记物,才适用于ECT的显像。标记稳定性与核素的原子同标记物分子结合方式及位置等因素有关。    体内稳定性是指当放射性药物引入机体后,不会因为介质条件的改变或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如酶的作用等)而发生分解、变性或标记核素的脱落,一般通过动物体内试验来鉴定。    三、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①淋洗液接收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