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狐狸和乌鸦》 教案

大班语言《狐狸和乌鸦》 教案

ID:42330581

大小:38.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2

大班语言《狐狸和乌鸦》 教案_第1页
大班语言《狐狸和乌鸦》 教案_第2页
大班语言《狐狸和乌鸦》 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狐狸和乌鸦》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活动名称狐狸和乌鸦(语言)活动班级大班活动来源大班下册主题四《我就是我》参赛教师马宗磊单位胜利油田胜东社区学前中心设计意图:《狐狸和乌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的故事。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故事的寓意,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让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主题内容。我通过观察图片猜测故事内容→动画片完整欣赏→动作模仿→感知角色特点→讨论提升等五个环节,和孩子们在猜测、讲述、

2、表演的过程中,体会故事的寓意,融入角色、融入故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最终形成独特的自我认知。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能够用动作、语言表现故事内容。2、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分析、判断。活动准备:故事图片两张;狐狸、乌鸦表情图两张;记录用小卡片;故事PPT活动过程1、利用提问,“关于狐狸,你知道些什么呢?”引发幼儿已有经验,自然进入活动。设计意图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的说、自由的表达。教师捕捉孩子的知识经验,借

3、势推进活动。2、出示并观察狐狸的两种表情,猜测故事情节。(1)出示表情一(垂涎三尺的表情)狐狸在干什么?它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2)出示表情二(嘴里叼着肉得意洋洋的表情)这是什么表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可能遇到什么事情了?3、感知图片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理解图片内容。(1)(出示两幅画有乌鸦的图片)画上都有什么?你觉得狐狸的这两种表情分别跟哪幅画有关呢?为什么?(2)猜猜讲讲狐狸怎么样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4、利用故事PPT完整欣赏寓言故事。5、听听学学狐狸的

4、话,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理解乌鸦上当的原因。观察狐狸的表情变化,在猜猜、演演中让孩子自然的融入活动,对活动产生兴趣。判断图片对应关系,大胆表述自己的理由,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感知故事发展脉络、理解故事内容。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尽情地进行表述,教师归纳提升的重点是让孩子明白:不论是用什么办法,只要乌鸦张开嘴,肉就会掉下来。这个倾听推理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分析、理解故事的内容,对故事产生兴趣。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完整地呈现故事,把狐狸的表情动

5、作及乌鸦的反映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让孩子更加深刻的感知角色特征、理解故事。6、讨论提升(1)有什么办法不再让乌鸦上当受骗?(2)乌鸦上当受骗以后应该怎样做?延伸活动:故事表演“如果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一块肉,狐狸又来骗它┅┅?”狐狸和乌鸦的三次较量,形象的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狐狸和乌鸦对话时的神态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心理变化。所以在这一段的活动中,我利用形象的图片记录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直观的判断出两种动物的角色特征。通过让孩子们扮演角色,让孩子们融入角色,在情境中感悟故事的寓意。孩子们边

6、演边悟边梳理,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自由表达—表演猜想—情景考验,三个不同层次的参与式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趣味中进行角色和自我的转换,深化本次活动的主题。寓言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深深的启示。怎样不再上当受骗?上当受骗以后怎样接受教训,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我认为是应该在这次活动中留给孩子们思考的重要问题。通过进一步的故事创编、续编故事,让孩子们对故事寓意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并为他自己今后的生活带来启示和借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